學者認為,拜登上臺後,未來美臺關係基本不變,但體感溫度下降。(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1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美國會昨(7)天確認拜登(Joe Biden)當選美國新總統,中經院WTO及RTA研究中心的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美國近幾年來內抗中民意攀升,未來美中仍維持對抗局面,但衝突「從(川普,Donald Trump)拳擊變太極」,處在競爭性共存;未來美對臺灣態度基本不變,但重要官員訪臺等象徵性行程,可能大幅減少,「體感溫度變冷」。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美國罕見公布 7日將與臺做政治軍事對話
外交突破 蘇揆:跟美及歐盟獲重大進展
美駐聯合國大使將訪臺 中國氣炸
克拉夫特訪臺時間曝光 演說涉國際參與
美駐聯合國大使訪臺 中方稱美將付「沈重代價」
中經院8日舉辦「美國大選後美中臺經貿互動展望及影響」研討會,李淳在會上以「美國政治新局對臺灣短中長期之影響」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說,隨著美國內抗中意識的抬頭,現在已出現「新華盛頓共識」,將中國視作具備威脅的競爭對手,拜登上臺亦無法改變這一民意。
李淳也引述拜登政府新任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的觀點,說未來4年美中關係「像冷戰亦非冷戰」,而美中關係類似於美蘇對立,但在考慮到美中經貿的密切往來,「雙方不可能脫鉤」,因此未來美中將會處在「競爭性共存」,拜登政府也將會確保美國政府勝出。美中關係未來將會以對抗、競爭為主,預估拜登在上任之後,仍將繼續維持貿易戰以來的關稅措施,亦將延續科技戰,且「太空競賽」成分將會增加。
李淳認為,拜登在上臺後,將會持續推動供應鏈回流美國,目前回流產業則以半導體、醫衛為主,而拜登政府也預告未來上任100日,將要提出檢討報告,列舉更多的回流產業;至於臺灣作為歐美可信賴,以及重建供應鏈之重要夥伴,預估未來美國對臺灣態度基本不變,但「體感溫度將變冷」。
此外,李淳表示,除美國之外,日本、歐盟、中國(內循環)等主要的市場也加入推動供應鏈回流,此亦考驗臺廠的海外布局能力,且臺灣過去多是在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面臨供應鏈變動時期,臺廠可能會出現新競爭者;建議政府除企業回流之外,也應該協助臺廠進行海外布局。
中央社報導,雖然民主黨維持眾議院的多數優勢,也再度重掌參議院,讓拜登在未來執政上,施政取得助益,但拜登實則還面臨著黨內進步左派勢力的施壓,包括讓他在選前多避免正面回應的增設大法官席次之敏感爭議,以及華盛頓特區升格等棘手議題,恐都讓拜登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