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規模高達1280億元的武漢弘芯以失敗告終。(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0年11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投入1280億人民幣、宣稱中國下一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指標企業「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近日傳出瀕臨破產、公司營運陷入停擺。對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言,「誰支持誰負責」。
中央社此前報導,投資規模高達1280億元人民幣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弘芯)在2017年成立之初,喊出主攻14奈米製程,並將在一年後拿下7奈米製程,屆時產能將達到每月3萬片。此話一出引起業界震撼,因為當時全世界僅有台灣台積電與韓國三星,具備生產7奈米晶片且量產能力,中國的中芯國際則要到2020年年底,才能實現7奈米晶片量產。
也因此,後來武漢弘芯砸重金挖角曾任台積電共同營運長和中芯國際獨立董事的蔣尚義擔任執行長。
不過,到今年7月,武漢弘芯傳出面臨資金鏈斷裂危機,不但生產7奈米的ASML高級光刻機抵押給銀行,換取5.8億元人民幣的貸款紓困,工程承包商也稱,已有好幾個月沒拿到款項,廠區早在2019年12月停工。而蔣尚義已於6月提出辭呈,傳出返美的消息。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武漢弘芯的危機曝光,源於一份中國官方資料。 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中明確提到,武漢弘芯半導體「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計劃停滯的風險」。
報導指出,造成武漢弘芯資金出現缺口的主因是,二期項目的土地無法順利取得,這也導致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此外,武漢弘芯的建設承包商在去年11月就傳出合約糾紛,未向包商付清工程款。
《第一財經》曾到武漢弘芯的工地現場直擊,施工人員稱,承攬弘芯潔淨室和機電系統工程的亞翔集成科技,自今年復工以來就沒有到現場施工,也不清楚具體的開工計畫。另有包商透露,已有8個月沒有收到款項了。
根據亞翔集成科技提出的半年報資料,弘芯已積欠約5000萬元人民幣的工程款。
網易財經形容,武漢弘芯是「中國晶片史上,最嚴重的翻車事故」。
根據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於2017年11月成立,總部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弘芯項目總投資額約200億美元。主要投資項目為:一、預計建成14納米邏輯工藝生產線,總產能達每月30000片;二、預計建成7納米以下邏輯工藝生產線,總產能達每月30000片;三、預計建成晶圓級先進封裝生產線。
但令人驚訝的是,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分佈於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5省份的6個對外宣稱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
根據企查查及天眼查資料顯示,目前,控股武漢弘芯90%股權的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已由武漢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收購,而武漢光量藍圖科技是武漢市東西湖區國有資產監管局100%持股。武漢弘芯的另外10%的股份由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是武漢市東西湖區國有資產監管局旗下單位。
也就是說,武漢弘芯由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全資接管。
科技新聞媒體《快科技》指出,工商變更完成後,武漢弘芯雖然由武漢東西湖區政府接管,但武漢弘芯原有的董事長、董事並未換人。資料顯示,雖然北京光量藍圖的自然人股東李雪艷與莫森退出,但其仍分別擔任弘芯董事長、董事。
《第一財經》17日詢問東西湖區政府相關部門,當局將如何處置武漢弘芯資產,是否會將已經停工的廠房繼續完成再招商,相關部門未作出明確回應。
事實上,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存在爭議。
財新網報導,今年8月底南京舉辦世界半導體大會時,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曾指出,中國積體電路研發資金能夠長期穩定、持續、高強度的投入,是中國積體電路發展得以成功的根本道路。但現實情況卻是,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金融」和「技術」兩個輪子快慢不同步,對發展不利。
中國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0月20日也說,注意到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積體電路行業,個別地方還盲目推計畫、重複建設,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面對當前行業出現的亂象,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者,予以通報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