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圖片來源:Kelly Barne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1月6日訊】中國對澳大利亞頻頻祭出貿易制裁,外媒指出中國將在本週五(6日)宣布禁止進口澳大利亞紅酒、龍蝦等至少七類產品,而澳方也不甘示弱加入四方軍演,展現對抗北京的決心。兩國的外交緊張態勢再度被重新點燃。是什麼原因讓澳大利亞不顧經濟利益,高舉反中的大旗?
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像「跳水」一般直線下滑。《南華早報》引述消息稱11月6日開始,包括大麥、紅酒、糖、木材、煤、龍蝦、銅礦砂及銅金礦等貨品將被禁止進口至中國,即使已經付款甚至運達港口,中國海關也不會進行清關作業。另外,小麥可能成為下一個禁止進口的目標。
雖然週二(3日)中國商務部才告訴《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這是「謠言」,但《環球時報》英文版在隔日(4日)刊出一篇報導聲稱「澳大利亞對失去中國市場而感到緊張」,並於內文間接證實暫時進口的傳聞。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對這般不一致的訊息感到不滿,要求中國對此事進行澄清。
和中國作對?利用貿易當武器威脅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有三分之一的出口產品發往中國,但澳大利亞在國際戰略上的立場與美國為首的國家的立場相近,包括南海議題、香港人權、華為及新冠病毒等問題都與中國相左,甚至曾高調指責北京。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告訴本臺,中國試圖離間澳大利亞與美國關係的手段之一,即是透過貿易制裁。
「用貿易作為手段、作為武器……一個是用經濟上對澳大利亞進行制裁、進行懲罰,來逼澳大利亞讓步。」馮崇義說。
在此之前,中國採取了幾輪貿易行動,包括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反傾銷稅、牛肉出口停牌以及在八月對澳大利亞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而對於中國將徵收追溯關稅的擔憂使澳大利亞國庫酒莊(Treasury Wine Estates,又譯富邑酒莊)股價在5日下跌至近五年新低,並暫停品牌合併計畫。11月2日澳洲廣播公司也曾報導澳大利亞龍蝦出口在前個週末遭遇中國海關清查,出口商擔心時間延誤導致龍蝦死亡,也引發澳方批評。
澳方看透中國統戰對中國無信心
中國近期在經貿制裁上加大力度,馮崇義認為,是因為中國另一個威脅利誘的手段在澳大利亞受到重挫,即是「統戰滲透」。
「就是培養代理人在這邊通過統戰來爭取澳大利亞的政府、學界、商界、媒體界,(讓)他們支持中國或是中共的力量。」他說。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澳華歷史博物館董事會副主席楊怡生11月5日被澳洲聯邦警方以「反外國干預法」起訴,懷疑他與中共統戰部轄下機構有牽連。2018年通過的「反外國干預法」,要求遊說人士申報是否為其他國家服務,並大幅加重從事間諜活動的刑罰。楊怡生成為第一個依該法被起訴的人。
研究中國政治的知名學者、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季北慈(Bates Gill)告訴本臺,近年來中國政府在澳大利亞的滲透,導致社會對中國產生負面觀感。
「在過去的三到五年中,人們對中國的好感度戲劇性的下降。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在澳大利亞進行的政治影響力活動,已經被媒體以及澳大利亞政府所揭露。」他說。
在季北慈看來,澳大利亞社會擔憂中國統戰滲透的趨勢明顯增加,澳大利亞政府在八月提出《外國關係法》(Foreign Relations Bill),以對抗中共滲透,該法案使聯邦政府得以審查和取消地方當局和公共機構,與外國政府做出的或已達成的協議。
根據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今年六月發布的最新民調,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信心下跌至歷史新低,也只有23%的澳大利亞人認為中國在國際上會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不畏北京威嚇澳方反擊
僅管中國試圖掐緊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卻無法使澳大利亞往北京靠攏。時隔13年後,澳大利亞在週二重返「四方軍演」,與美國、日本和印度進行馬拉巴爾海軍演習,表明面對北京日益強大的外交政策的決心。
季北慈說:「中國認為澳大利亞的態度非常高調直接,在一系列問題上沒有考慮到中國的敏感神經,無論是新冠病毒、南海,或是加入英美等國家公開譴責北京的行為。」
澳大利亞政府於2018年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成為第一個向華為頒布禁令的國家。今年四月,澳大利亞呼籲國際支持就新冠病毒的起源及擴散途徑展開獨立調查,引發中國不滿。季北慈認為,以現今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的強硬態度,雙方在近年內恐怕難有雙邊會議或是合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