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各地晶元項目頻頻傳出「爛尾」的消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0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各地晶元項目頻頻傳出「爛尾」的消息,地方政府盲目開發的半導體產業園也荒廢,10月26日,中國官媒發文解析其中存在的問題。
晶元是決定電子設備能否正常高效運轉的「大腦」,因其以半導體為主要原材料,集成電路為實現功能的核心,因此,人們常以半導體或集成電路代稱。近年來,中國每年晶元的進口額都超過石油,成為第一大宗進口商品。
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的總進口量約為4451.3億塊,總金額花費超過3000億美元。從2018年的中興事件,到近兩年華為、中芯國際受制裁,暴露出中國企業「缺芯少魂」的致命軟肋。
實際上早在2014年,隨著北京當局《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頒布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由中央財政、國開金融等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的啟動,各地方政府就看中了其中的利益:一個項目投資動輒數百億元乃至千億元。
截至今年10月初,中國的晶元相關企業超過50000家,今年新成立的晶元公司就達12740家。而在最近一年多里,中國大陸各地有多個投資目標百億元級別的半導體項目停擺,引發「爛尾」潮。
《中國新聞週刊》10月26日發文,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說,「目前國內集成電路加工所需的純度為99.9999%乃至更高的大尺寸矽片基本依賴進口,由數百種原料構成、加工工藝複雜的光刻膠雖說技術上並非不可逾越,但因國內研發起步晚,也主要依靠日本美國企業。」
今年1月20日,一臺全新尚未啟用、被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稱為「國內唯一能生產7納米晶元」的ASML高端光刻機被以5.8億元人民幣抵押給了武漢農商銀行東西湖支行,抵押方為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
武漢弘芯成立於2017年11月的,因其號稱擁有14納米及7納米先進生產工藝、先後兩期計畫投資總額達1280億元而備受關注。2018年和2019年,武漢弘芯連續入選湖北省重大項目,在武漢市發改委發布的2020年市級重大項目計畫中位列第一位。
但是在今年7月30日,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在官網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中寫道,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目前,湖北省已經將武漢弘芯從重大項目列表中移除。
分布於中國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5省的6個百億級半導體項目先後停擺,地方政府造芯熱引發爛尾潮。
10月1日,中國官媒《瞭望》新聞週刊發文稱,「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業界擔憂,造芯熱引發爛尾潮,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延誤晶元產業發展大好機遇。」
文章稱,「實地走訪發現,各地正在努力盤活停擺項目,儘可能降低損失,但由於涉及多方合作等方方面面複雜問題,一些項目重啟難度很高,處置並不順利。」
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說,半導體行業有著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特點,很多地方這幾個條件都不具備,宣稱的巨額投資又到不了位,因而只有極少數項目能做起來,其它都會爛尾。
這表明中國自有晶元之路還很遙遠,晶元產業前景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