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柬埔寨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0月12日訊】10月12日,柬埔寨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在降低關稅方面邁出了較大的步伐,並承諾將朝著零關稅努力。但是,分析指出,這個貿易協定對柬埔寨來說,並不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利益。
這個雙邊談判始於去年年底,今年7月20日完成,期間經過三輪談判,歷時7個月。協定文本完成後,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和柬埔寨商業大臣潘索薩(Pan Sorasak)於10月12日在協定上簽字。
協定覆蓋貿易、旅遊、農業、服務、電子商務、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依照協定,中方給予柬方貨物貿易零關稅稅目比例達97.53%,柬方給予中方90%稅目零關稅,中國商務部稱,這是雙方迄今所有自貿協定談判中的最高水平。
協定規定的新關稅絕大部分將在協定生效後開始執行,剩餘部分將在各自承諾的期限到期時執行。柬埔寨方面將在未來十年兌現全部關稅承諾。
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個雙邊協定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與中國已經存在貿易協定之間是什麼關係。
《路透社》說,柬中貿易協定是柬埔寨首相洪森為彌補在歐洲市場的損失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所做出的努力的一部分。今年2月,歐盟決定對柬埔寨出口到歐盟的1/5的產品加征高關稅,以懲罰柬埔寨執政黨侵犯人權的行為。歐盟是柬埔寨最大的出口市場。
但是,《亞洲時報》認為,柬中自貿協定可能只具有象徵性而不是實質性的意義。
文章指出,由於中國與東盟已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作為東盟成員國的柬埔寨的絕大部分對華出口商品事實上已經享有免關稅的待遇。所以,這個自貿協定給柬埔寨經濟帶來的推動作用十分有限。
文章說,即便是在全球貿易擺脫了疫情的正常情況下,這個協定也只能給柬埔寨增加3.25億美元的貿易收入,在該國GDP中所佔比例還不到2%。
再一個問題是,柬埔寨目前的經濟結構呈現二元化,一是製造業,二是農業。前者利潤較高,主要出口至歐美。後者利潤較低,出口市場主要是亞洲。而每年增加幾百萬美元的收入,對柬埔寨政府完成從低利潤的農業向利潤更高的製造業的經濟結構轉型,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柬埔寨也不可能通過增加稻米或香蕉等農產品的出口而縮小柬埔寨與越南或泰國的差距。
此外,文章還懷疑中國是否能夠如期兌現在這個自貿協定中做出的承諾。從過去的行為看,中國在兌現承諾方面表現很差。2018年中國承諾柬埔寨的稻米進口量是30萬噸,但實際進口量只有17萬噸。2019年承諾進口40萬噸,實際進口只有24.8萬噸。
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柬中貿易結構與柬埔寨與歐美的貿易結構相比並不利於柬埔寨經濟的持續發展。2018年,柬埔寨對中國的貨物出口是13億美元,而從中國的進口則高達61億美元,存在巨額貿易逆差。而柬埔寨同年輸往美國的產品總額為38億美元,輸往歐盟的產品總額為60億美元,對這兩大市場都保持順差。
文章引用美國洛杉磯西方學院的外交與世界事務專業副教授索菲爾·伊爾(Sophal Ear)的話說,「(柬埔寨與歐美的貿易)是能夠給柬埔寨創造外匯的一種關係,而它與中國的關係則是柬埔寨把土地和其它資產出售給中國以償還它從中國進口所欠下的債務。」
美國駐柬埔寨大使帕特里克·墨菲表示,在疫情大流行病期間,美國政府到目前為止已經提供了1100萬美元,以幫助柬埔寨醫療和公共衛生部門應對這一疾病,並減緩大流行病造成的次生影響。
墨菲說,過去30年來美國拿出將近30億美元,幫助柬埔寨的戰後復甦。他說:「我認為我們已經看到這一合作夥伴關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