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随心变,境隨心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以前,有一為英俊的手工藝人很會雕塑,凡是他雕塑的東西都是活靈活現的,神態很逼真。但是後來,他漸漸喜歡雕塑妖魔鬼怪的東西,時日一久,他發現鏡子中的自己,形象變得很醜惡。他為此拜訪了很多名醫,但因為他身上沒有病變,沒有任何的損傷,大夫也束手無策。
一天,手工藝人路過一座寺院。他想,遍訪名醫都沒有找到容貌變醜的原因,我還是問問方丈,看看是否有辦法。方丈聽完他的來意,就說:「我可以幫你,但你必須先雕塑幾尊神態各異的觀音像給我。」
為了找回昔日英俊的容貌,年輕的手工藝人答應了方丈的要求。回家後,他就開始琢磨怎麼雕塑觀音神像,他翻閱很多繪本,參考歷代名家描繪的觀音像。漸漸地,他沉浸在塑造神像的工作中,完全忘記了自我,心靈也在造像的過程中,不斷地體會感受神佛的慈悲和殊勝。
半年以後,手工藝人完成了方丈的要求,並將神態各異的觀音像送到佛院中。僧眾看著觀音像,那栩栩如生的神態令人心生敬仰和敬畏。
當年輕人懇求方丈治癒他的容貌時,方丈拿出一面鏡子,這時年輕人看到自己英俊的相貌,氣宇軒昂中透著端莊和穩重。原本醜陋的容顏就在造像的過程中自然消失了。
清朝紀曉嵐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泉州有個人,一天忽然發現燈下的影子,覺得不像自己。他再仔細觀察,當自己的身體左右轉動時,影子也跟著一起動,身影一一相合。只是那影子的頭巨大地像是一個鬥。頭髮蓬亂,像是羽毛車蓋;影子的手腳都是鉤曲著,像是鳥爪。他看著自己的影子真像個奇鬼,嚇得失聲尖叫,他趕緊喚妻子來看。妻子看到的影子和他看到的完全一樣。以後每天晚上,他看著燈下的影子都是這種形象,又想不出是什麼原因,自己也被嚇得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該怎麼辦。
此人的鄰居是位教書的先生。私塾先生得知此事,對他說:「妖怪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一定是因為人招來的。是不是因為你心裏藏著哪些惡念,以致羅剎鬼趁機附在你身上,使你正好看到它現形?」聽了先生的話,他顯現出恐懼的表情,說:「因為我和某某人有仇。我心裏總想著,有朝一日把他全家斬盡殺絕,叫他斷子絕孫,才能解我心頭之恨。然後我再逃到臺灣去投靠朱一貴(康熙末年,臺灣的一名逆賊)。如今,我的影子出現這麼怪異的景象,這是神明對我的警告吧!從今以後,我再也不動殺人的惡念了。」
就在這天晚上,這人的身影又恢復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