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能在印度複製中國製造嗎?


【看中國2020年8月5日訊】現在,中國和印度的關係有些緊張,摩擦越來越多,印度管理者甚至要求屏蔽微信、支付寶等來自中國的App。同樣地,印度製造和中國製造也處在激烈競爭的狀態。相比中國,印度不僅有超過九億的基礎人口,還非常便宜,人力成本僅僅是中國的二分之一。此外,印度有著強烈而嚴肅的等級分化,廣大的底層人民正期待一些救世主,帶領他們走出貧困。如果能窺探一回上流社會的生活,他們要麼患上精神絕症,要麼奮發圖強,尋找向上流動的通道。其中一個靠譜的通道就是製造業,普通人可以全情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是比較慢,難以有爆發之狀態。

眾所周知,蘋果組織裡有一個龐大的「印度幫」,他們早已擺脫貧窮,成為社會精英。現如今,他們主張在印度跑馬圈地、大興土木,擴大iPhone的製造產能,有一些「衣錦還鄉」的情愫在裡面。當然,商人逐利,庫克和蘋果還是會考慮投資收益比的。

複製中國,印度製造如何崛起?

從現在的局勢看,蘋果在印度擴充iPhone產能勢在必行。一方面,印度的人工成本更低,更具有潛力;另一方面,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說打就打,蘋果不得不考慮最差的情況,於是把印度作為備選方案,特別是一些零部件的供應,印度更是規避貿易戰的最佳選擇。製造業常常會體現一個民族的性格,比如中國工人勤勞、刻苦聽話的特性非常適合製造業,也的確創造了製造業的黃金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全球最優秀的iPhone手機製造產業鏈大部分都在中國,包括玻璃、外殼、電池以及整機的組裝製造,我們花費數十年才打造起如此完善的產業鏈。

業內人士都清楚,製造業牽扯的不僅僅是技術和設備,更會涉及到國計民生。因為勞動密集,人口眾多,連餐館、網吧、理髮店、娛樂場所都會影響到製造業的狀態,實在是一件挺複雜的事兒。基於中國的經驗,印度製造要想崛起,可以仰仗其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低廉的工資,但建設產業鏈需要足夠的時間,就好像自然分娩、懷胎十月。

基於如此邏輯,蘋果首先要做一個長期規劃。他們在移轉手機產能前,必須要考慮產品的生命週期,能否支撐到十年後或者更遠,否則,印度產業鏈剛剛成熟,就有可能面臨「訂單消失」的尷尬,實在是很不划算。當然,蘋果規劃者還可以考慮生產線的可擴展性,比如生產iPhone的車間,可以通過升級改造變成iWatch、耳機,甚至有爆紅潛力的AR設備。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問題,蘋果的投資將會變得非常保守,印度iPhone的出貨量會大大受限;其次,按照蘋果一貫的風格,他們管理產業鏈非常嚴格:一方面,蘋果會免費向代工商提供自動化、測試設備,看似虧本,實則牢牢掌握了產能規劃,如果有人不聽話,隨時能掐斷他們的脖子;另一方面,蘋果招募了大量的產業鏈精英,專門駐紮在供應商腹地,常年以強勢客戶的身份,要求代工商提供資料,美其名曰:support!這些人手裡的資料事無鉅細,日積月累下來,早已變成非常寶貴的「建廠」SOP(標準操作程序)。

此外,他們也能要求中國供應商跑去印度建廠,無論是投資規劃,還是品質保證都是最優的選擇。問題在於,能夠有如此實力又樂於為蘋果做嫁衣的代工商並不多,大都是一些超大規模的企業,早已於印度建有生產基地,只需要做一些資源整合而已。

印度vs中國,製造業差距有多大?

毫無疑問,蘋果作為最賺錢的企業,早就具備了深度的全球視野,他們能站出來開發新資源,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前文所述,印度想要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複製中國,比如挖掘豐富的廉價人力資源,建設配套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培訓工人的製造技能。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培養產業鏈的管理人才,他們需要hold住印度局面。

印度製造離中國製造還有多遠?這個問題的答案簡直是包羅萬象的。其實,單從人口數量上來看,他們已經具備同中國製造掰手腕的底氣,但從人口質量(特指從事製造業)來看,印度和中國相差很遠。如今的印度,還存在著高頻的種族問題,一些底層的印度黑人連一個「言簡意賅」的姓氏都不配擁有,在教育、醫療、就業方面更會受到限制。印度製造業的流水線工作,估計就是留給這些人的。相比於中國工人兢兢業業,印度工人則比較懶散,生產效率僅有中國工人的三分之一,而且缺乏連續工作的熱情,有些人剛剛發工資,第二天就出去瀟灑了;此外,印度製造還不能開設夜班,這樣設備、樓層的稼動率瞬間就會下降一半,要知道蘋果一條生產線的設備價值往往高達上億元。

兩個極端,印度白人又天生高貴,大部分人都已經移民歐美並且找到了非常不錯的工作,尤其是在軟體編程、高端經營管理方面更是頗有建樹。這意味著,印度本土的管理幹部非常稀缺,如果要大規模地移轉產能,勢必會有大量的海外派駐幹部奔赴印度,如蘋果總部人員、中國供應鏈的管理人員等等,這些人的安置問題也將會耗費大量時間。

其實,製造業的設備、流程、車間環境,都是相對容易複製的,最難複製的還是人員的管理體系以及工人之於生活的態度。印度是一個曾經被長期殖民統治的國家,他們的英文能力高於中國,這一點在蘋果業務中是優勢,但是他們飽受殖民之苦,有濃重的「及時行樂」心理,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領到工資之後,就不想來上班了。還有,濃重的宗教文化、生活習慣好像烏雞一樣,是烏到血水裡的東西,比如牛是印度人的神物,它們的糞便,誰也不能隨意處理之,還有就是手抓吃飯,明明已經有乾淨的刀叉和筷子,他們卻全然不接受,足以證明其對美好生活「缺乏嚮往」。所以,印度想要追趕,可不僅僅是在嘴上說說就能夠立竿見影的,時間成本就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