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江蘇省南京市長江兩岸的洪水(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7月25日訊】六天前,一則新聞播報,引起不少人的關注。江西鄱陽湖七天時間「水域面積擴大」了三百多平方公里。
於是,「水域面積擴大」一時間成為了很多篇官方報導的「專用詞語」。這一詞語,顯然具有欺騙性,比起洪水即將淹六十個村莊或者,鄱陽湖下游將面臨巨大的防洪風險等詞語來說,「水域面積擴大」就像是一次詞語上的哄騙。所有人並沒有在「水域面積擴大」這幾個字上,看到對具體的莊稼和人畜的威脅。
「平心在線」的一篇新聞報導,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水來得太急太快,很多家電用品都沒來得及轉移,一會功夫水就沒過了一樓,大部分村民都是一宿未睡,在二樓守了一夜,那晚沒人敢睡,時不時打著手電筒筒看看窗外的水漲到了什麼位置,」黃中發受訪時回憶說,桂湖村有4000多人,但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留守在村裡就剩下老人和小孩,估摸有六七百人。黃中發介紹,第二天(9日)一大早,救援人員趕到後他們一家人才轉移到了安置點。經歷了那一宿的煎熬,有的村民見到水,腿都發軟打抖,大部分一樓都淹掉了,深一點的都淹到了二樓。
「村裡面大部分人都安全轉移了,但還有極少部分村民捨不得牛不願意轉移,自己的岳父就還留守在村裡,當然還有駐村幹部也留守在村裡,隨時觀察著決口堤壩的動向。」黃中發頗為擔心地說,現在就希望水快點退去,早日重返家園。
這一段文字裡,記載的鄱陽湖旁邊數十個被淹的村莊的一個。
而在中央級新聞媒體的報導中,竟然一句「水域面積擴大」了多少公里,便結束了。這對於這些被淹的村民,就是有意忽略,甚至是一種污辱式的隱瞞。
如果暴雨是天災,那麼,這種新聞的語言欺騙便是人禍。
照理說,一個詞語的「錯誤」而已,中國每天都有無辜的人被傷害,也有更大的災難讓人關注。然而,我要說的是,殺人放火,總會有法律來懲罰他們。而作為向全國的民眾提供真相、提供數據、提供價值判斷的中國的主流媒體們,你們做了什麼呢?!
如果媒體製造虛假的景觀,那麼,怕老百姓對信息的真偽進行質疑,必然會報導國外的一些更糟的情況,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從而完整地構成一整套虛假的媒體邏輯。
而至於在災難中發現感動的元素,則又是另外一種轉移災難的報導手法。我們並不否認,人性的光輝。然而,人性的光輝與呈現受災者的苦難本身,並不矛盾。
一邊直面民眾的受損,一邊呈現志願者、身先士卒的官員以及武警官兵的獻身精神,其實是一個完美的報導邏輯。在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曾經做得非常好。
然而,不知為什麼,現在的新聞報導,幾乎,只報導歡喜的,感動的,以及光滑的。好像,只要報導一個哭泣的災民的鏡頭,就有可能「給某國遞刀」。
如果說,官方製造「水域面積擴大」一類的虛假話語,是對災民的惡意忽視。那麼,有一些網民所發明的「給某國遞刀」則是另外一種傷害民眾的詞語。
這些語言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反人類的。他們人為的嫁接某種關係,使得一些正常的邏輯在半路中斷。
正常的邏輯是什麼呢,是,尊重自然規律,是天災,我們不怕,積極應對,活著,這些災難不算什麼。然而,災難中有人咬緊牙關,迎難而上,我們給他鼓掌。有人損失慘重,痛哭聲聲,我們給他安慰。但是,你不能在這個時候說,迎難而上的是正能量,而痛哭失聲的就是「給某國遞刀」。
梳理清楚,這些邏輯之惡。我們便可以清晰的來讚美什麼,批判什麼。
忽然又想起,之前我們的媒體所造的一些詞語,比如,季度經濟下滑,我們的媒體報導時稱「負增長」。大學生畢業以後便失業,我們的媒體報導時稱「慢就業」。
這些新造的詞語,畢竟沒有面對洪水滔天的現場,所以,我們只是覺得媒體無聊。
但是,在洪水滔天的中國當下,不認真的面對受眾,而在那裡投機取巧,我只能說,這樣的媒體人,是洪水的幫凶。是另外一種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