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資料照。(圖片來源:看中國攝影)
【看中国2020年7月7日讯】武漢肺炎全球大爆發,導致世界經濟大亂。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7日表示,雖然一場疫情令很多產業慘不忍睹,但也有很多產業乘勢而起,這場疫情可算是一次產業生態重組的分水嶺,也是臺灣走向世界的最好機會。
謝金河在臉書貼文分析,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政府全力救經濟,美國貨幣供給已達18.4兆美元,「港版國安法通過,香港恆生指數在4個交易日大漲2038點。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脫勾,令人擔憂。」
他表示,很多人面對疫情重創下的經濟憂心不已,連非經濟專業的臺北市長柯文哲也擔心,「臺灣經濟回不去了」。
謝金河說,「有人認為,疫情重創實體經濟,未來經濟型態會是長長的L型,或者是底型很長的U型,我的看法是未來世界經濟是Y型,有人奔馳,有人掉隊垂涙。」
他認為,這波疫情中是臺灣的機會,慢慢回到30年前錢淹腳目的時代,目前臺灣人在海外存放款,至少有12兆元以上,最特殊的是臺灣人有錢人的財富管理都在海外,卻始終不願意把錢拿回臺灣的金融機構做投資理財。
謝金河說,目前香港因國安法,香港的資金外逃成為常態化,但臺灣的金融法規很嚴格,租稅太高了,外在環境這麼大的變化,要去思考如何讓臺灣金融業的財富管理深耕在地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要藉這個機會擴張金融業的版圖,增強實力的好時機。
談到金融業數位轉型,謝金河表示,今年3家純網銀執照開放,金融科技造成有如推土機的效應,銀行面對數位化的浪潮衝擊比誰都快,臺灣金融業必須要去設計更多標的、加速科技發展,再次轉型。
另外,謝金河表示,「在港版國安法衝擊下的香港股市,半年下跌3762.66,跌幅13.34%,儘管有騰訊,美團及阿里,網易,京東回港撐住大局,但香港資金流失壓力不輕,香港恆生指數在全球的表現仍屬末段班。深圳有科技股撐大局,表現優於上海。台股則是內資勝過外資,美國則是新經濟企業掛帥。」
他指出,「過去百餘年,香港繁榮靠的是法治與自由,如今這兩樣元素俱失,香港的味道會逐漸改變。未來從香港出來的資金,像是固定收益的財富管理,會以新加坡為重心,風險性資產投資,台灣會更有競爭力,好好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籌資中心,此時正是好時機。」
他建議,台灣金管會可以考慮加強國際板、考慮跟Nasdaq合作,延伸成為美國科技股、生技產業的第二市場,對台灣會更有助力。
此前謝金河針對近30年的台海兩岸金融業作比較,他表示,「卅年前,王建煊開放16家新銀行,結果造成臺灣銀行業過度競爭,銀行擠兌事件迭起,投資人不喜歡金融股,造成幾十年來金融股本益比偏低,股價淨值比都在一倍次下的現象,很多業者揚言要從臺灣下市,到香港或深圳、上海掛牌。」
「但這些年,臺灣銀行業努力打銷呆帳,積極併購,體質大有精進,現在本益比拉升,像兆豐金控的本益比已達18.27倍,股價淨值比1.31倍,大多數銀行本益比都在10倍以上,股價淨值比也在一倍以上,像經營權爭奪不休的彰化銀行,本益比17.94倍,股價淨值比1.2倍,臺灣銀行業的估值逐漸向上提升。」
他說,這些年中國的銀行股處於「漫長跌勢,大多數銀行股價都創歷史新低。全中國主要上市36家銀行,只有4家股價淨值比在一以上,換句話說,股價淨值比不到一倍的超過九成,淨值比超過一倍的有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常熟農商銀行,及江蘇紫金農村銀行,除了招行外,都是地區性銀行。」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號稱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四大行,像工商銀行本益比5.91倍,浄值比0.67倍,建設銀行本益比5.84倍,浄值比0.68倍,在香港掛H股的工商銀行最近股價更是創歷史新低。
他再以上海銀行為例,「在上海上市的上海銀行,一上市股價30.97人民幣,現在一路跌到7.96人民幣,現在上海銀行流通股市值428.1億,已經輸給臺灣上海商銀的2021億台幣,再比較一下兩個上海銀行,在上海的上海銀行本益比5.71倍,股價浄值比0.64倍,臺灣的上海商銀本益比13.75倍,股價浄值比1.31倍,無論從哪個角度比,臺灣都是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