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髮精與液體皂有何不同?(圖片來源:Adobestock)
就整個人類歷史來看,人們使用液狀洗髮精的時間還沒有很長,而在洗髮精問世之前,大眾最好的洗髮用品就是固體皂條。
市面上首次出現液狀洗髮精的時間是1930年代,至此之後,洗髮乳等其他質地的洗髮用品也陸續問世。今日市面上販售的「真皂」洗髮精,成分比例大多為:25%椰子油、少量橄欖油、15%酒精,以及50%的水和甘油。現在,你也可以將各種油品以不同的比例混搭,輕鬆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洗髮精。
洗髮精跟一般液體皂有何不同?
基本上,洗髮精就是一種比較精緻的液體皂,兩者的皂方亦可自由交互使用。不過,嚴格來看,洗髮精的皂方會比一般皂方更講究一些細節,因為洗髮精除了要具備清潔力,還要同時具備護髮力。老實說,這兩種能力在作用原理上完全相反,因為,清潔力是要「去除」積累在頭髮上的物質,但護髮力卻是要讓添加物「留存」在頭髮上。
清潔與護髮
頭皮上每一個毛囊的皮脂腺都會分泌油性物質,這些油性物質就是所謂的「皮脂」,而隨著這些皮脂在頭髮上堆積,頭髮也會「變髒」。因此,洗髮精要有效洗淨頭髮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能夠滲透這層包覆在頭髮上的皮脂。這一點可以利用富含短鏈脂肪酸的油脂辦到;因為這些小分子消除油/水介面的速度會比長鏈脂肪酸這類分子(如硬脂酸)快很多。最值得一提的短鏈脂肪酸就是月桂酸,它是椰子油裡的主要脂肪酸。
在洗髮精裡加入護髮成分,可降低其他造型程序對頭髮的傷害,尤其是在漂髮和染髮方面。護髮成分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為:
保溼劑(humectants)、順髮劑(finishing agents)和乳化劑。保溼劑可抓住空氣中的水氣,讓水氣蓄留在頭髮上;市售洗髮精通常都用甘油、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山梨糖醇(sorbitol)和尿素(urea)來做為保溼劑。順髮劑則有祕魯香脂(balsam peru)和肉豆蔻酸異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它們可以在頭髮表面形成一層薄膜,讓頭髮看起來「柔順又充滿光澤」。乳化劑應該要具備不黏手和搓揉時不會殘留手上的特性;它們不僅能讓皂液裡的成分均質,更能降油/水介面的表面張力、提升洗髮精滲透皮脂的穿透力。酒精、羊毛脂、鯨蠟油(spermaceti)、甘油、礦物油和香氛都是常見的乳化劑。
人類的毛髮大約有80%都是由角蛋白(keratin)構成,所以市面上許多洗髮精或護髮產品都有添加角蛋白或其他富含蛋白質的成分,如啤酒和蛋。儘管製造商宣稱,這些添加物能有效修補乾裂或受損毛髮流失的蛋白質,但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表示,目前研究上可支持這番理論的證據甚少。不過就算這些成分真的可以發揮護髮的效果,其運作原理大概也跟其他護髮成分差不多,是藉由在毛髮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達到護髮的效果。
要讓一件產品兼具清潔和護髮的功能雖然貌似不可能的任務,但是你確實可以輕鬆打造出兼備兩者的洗髮精。
【註】人類毛髮上的蛋白質組成和羊毛非常相似,故早期學者的羊毛研究,對我們了解人類毛髮的結構和特性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整理、節錄自凱薩琳.費勒(Catherine Failor)《親膚.好洗45款經典手工液體皂:洗髮精、沐浴露、洗手乳,美國手工皂女王長銷20年的經典不敗配方》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