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主要功效是養肝。(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綠茶與養肝
本章咱們從六大茶類的功效角度,討論人們日常可能出現症狀的茶道養生方法。因綠茶為最先被人應用的,所以從綠茶談起。
從綠茶發展出其他茶葉,是從明朝末年開始。因為在歷史上,中國人都認為茶是好東西,有靈氣,是以先天狀態為主的,五行屬木。古代人思想淳樸,普遍有明確的信仰,人體偏於木性,與綠茶比較合拍。隨著人類社會的逐步發展,人的思想也漸漸混亂,人們對先天的東西慢慢的就不太好接受了。特別到了近代,人的信仰普遍缺失,生活缺乏希望,所以人體結構漸漸失去靈性,轉變為土性,對綠茶就不太適應了。人在變,茶也得跟著變,所以就逐漸發展出了發酵茶,但在中國依然以綠茶為主,保持著不發酵先天狀態。
下面談一下綠茶的特點。我們從養生角度評價茶葉,基本上有三個指標,即滋味、氣韻(也稱能量)和茶性(也稱性情)。綠茶重在靈性,所以咱們首先從茶性角度談起。古代綠茶靈性很高,且非常完整,喫茶後確實能帶動人體生機、激發智慧、提升境界,人們對茶的讚頌和感悟,也基本針對的是綠茶。這種靈性帶給人的表面感受就是心曠神怡、清心醒腦。其次,從靈動角度去看,綠茶的特性也很明顯,就是綠茶性寒,最能降火,火降則上清,所以可清火明目。同時,綠茶未經發酵、揉捻、高溫焙火等工序,先天狀態保持較好,地域特徵明顯,營養豐富。特別是純淨度較高的茶葉,如野生茶,生機非常旺盛,人們飲後,普遍會感到頭清眼明、渾身發熱、活力充沛。第三個角度是滋味。綠茶未經發酵,所以除了芳香怡人外,一般滋味比較清淡,而且茶葉滋味受茶葉生長環境影響較大。一般而言,海拔低、離人近的地區生長的茶葉香氣較高、口感淡薄且濁性偏重;高海拔、離人遠的茶葉香氣偏低、口感醇厚而深透。另外茶葉質量受採摘時間影響也較大,一般採摘時間越早,茶葉香氣與口感越佳,因為越近夏天,生機損耗越多。當然,各地情況不同,制茶手法各異,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再談一下綠茶功效。談到茶葉功效,必須結合傳統五行原理。綠茶偏木性,所以帶有較明顯的木性特徵,木性生機旺,屬風屬動,對提升運動系統的能力、筋脈不暢、腿足酸痛、病後恢復、精神倦怠、感應遲鈍等症有效。因綠茶屬木,故能補心力、調脾胃。但是因為綠茶為嫩芽所制,天生嬌嫩,比較敏感,又受金所克,所以在沖泡茶葉時,水溫、手法稍不留意或使用茶具中金屬太多,都會使口感和功效受到損失。另外由於綠茶在我國分布較廣,各地氣候、土質、風水、加工方法不同,各類茶葉的功效也差距較大。一般而言,山東江浙一帶屬東方木,龍井等名茶都出自這一帶,茶葉柔嫩、香氣高、靈性足,更適宜補益上焦,可舒展精神、開發智慧、提升技巧。福建一帶,在中國為巽位,並時有颱風侵擾,茶葉較為堅韌、內含豐富、滋味醇厚、香氣持久,適宜同時調養上焦、中焦,對經絡不暢、靜脈曲張、思維障礙等症效果較好,近年多製成烏龍茶、紅茶。華中華南一帶,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河南等地,地近中原,受中央土性滋潤較多,茶氣較厚,內質渾成,香高韻廣,對肝膽不合、心氣不足、胃氣淤滯等症效果明顯。中國西南方向為坤位,其偏北方近西方金位,受氣機影響,名茶不多。偏南方向,靠近雲南一帶,海拔較高、氣候溫暖、土壤深厚,多為臺地喬木,條索粗壯、葉形豐滿,茶湯樸實飽滿、香氣濃郁、甘醇渾厚、氣質粗獷,雖靈性不高,但補益下焦能力很強,大部分製成普洱茶(即邊銷茶),綠茶不多。但有一部分高山茶和野生茶,長期遠離人煙,所受污染很少,靈性很強,不論製成綠茶或普洱生茶,補益上焦能力都很強:靈性略顯混雜,但氣韻高亢、活力十足,善於明目開竅,提升元氣。
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綠茶這不是屬木性的嗎?為什麼前面卻說茶葉五行俱全呢?綠茶雖然是植物葉子,木性強盛,但在制茶和沖飲過程中,它的木性已經受到了很大的抑制,而且茶的內在營養物質非常全面且生機旺盛,人飲用之後,所有機能都能得到補充和幫助,人體自然會五行俱動,也就是五行全。最重要的是,茶葉靈性充盈,性質全面,可以激活所有人體機能的內在生命因素。這些生命都明白,人體內在機能如不能很好配合,誰也回不去,自然就會主動按照五行相生模式和諧運轉,促使五行合一而升華。五行合一而升華,就像銀河系一樣,物質和能量向中心旋轉匯聚,越轉越快,到達中心轉化為高境界能量升華上去。科學家也發現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根能量柱發射出去。這個合一的能量漩渦,碰到小於它的物質時,就會不斷的吸收並轉化,逐漸把體內偏性物質轉化為高境界物質,即下焦產生的所謂渾元之氣。也就是說,只要能升華就可以合一。
下面談一下綠茶養肝。大家知道五臟是人體五大生存系統之樞紐,統領全身五行系統的各類機能、能量、物質和生命共同構成人體,為人所用,在人世間正常生存。具體到肝臟,它負責人的生長、運動、傳送能量和信息傳遞等各類功能,《黃帝內經》稱之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因其主宰人身的一切行為,決定人身的整體走向,又有宰相之稱(明・李梴《醫學入門》)。既然肝有這麼大的職能,所以在它調節全身的時候,就必須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標準,善化全身各個機能,共同實現人的目地。這種善,對應到五行體系中,五行屬木主仁,故仁可養肝。
這個仁的含義大家都有概念,因為孔夫子告訴人必須遵守的道德標準,就是「仁、義、禮、智、信」。但具體到對待各類事物上,有一個概念必須澄清,就是說很多人分不清「仁」與「慈悲心」有何區別。比如說,有個人在路上走,不小心摔了一下,摔得很疼,手裡的東西撒了一地,旁邊的人看到了會怎麼做呢?那些好人、修善之人會怎麼做呢?佛家、道家的人看到了,會覺得這個人很可憐,但他可能不會做什麼。因為修煉人注重守德而不是積德,不沾因果,這種心態類似於「慈悲」;而儒家的人看到了,他會馬上跑過去,把人扶起來,幫他把東西撿起來收拾好,這類似於「仁」。因為儒家講入世,帶領人走正路,他的善是做出來的,所以必須有行為。也就是說,仁、義、禮、智、信都在行為中體現,是人的行為標準,仁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想像。所以養肝,必須是符合仁之標準的行為。
人在紅塵亂世中,時時處處都受到各種誘惑引導,思想情緒容易被帶動失衡,導致各種不良狀態出現,肝臟很易受傷,所以需要養肝。肝木有很多變化,如過強易怒,不足易妒,升華無路則思想抑鬱,拓展無門則肝氣橫行霸道,消耗過多易痙攣,積累過多則凝滯僵直等。從五行角度更為複雜,因木能生火,肝氣弱則心火無力,這時心氣不高者會消沉懶散,心氣高者會虛火妒忌。肝氣強則心火受沖,心氣弱者難以承受而震顫,木則出軌克土脾胃受傷;心氣強者心跳過速,易出現經絡扭曲內出血等症。所以,人生活在世上會受到各類壓力帶來的傷害,出現上述狀態時,就需要養肝,由內而外的養育肝臟系統的機能。
那麼如何通過綠茶養肝呢?綠茶性仁,所以它對的是行為運動,即以善性良好的運動加強肝的生機。喝綠茶沒有相應的行為,沒有相應的運動,那個仁的境界是體會不出來的。所以品飲綠茶只是表面,更需要按照仁的心態去做事情,才稱為仁,才能養肝,否則綠茶只是食物的成分之一,可以補充營養,養不了肝。這是根本性的區別。所以要在日常品飲綠茶時注意與木性中這種舒展、開朗、靈動和充滿希望的生長因素結合,在方方面面都體現出這種特點,才能養肝。不能與綠茶的特性合拍,不能算養生,只是補充物質營養,談不上養生。比如說,喝綠茶的時候,如果動作非常拘謹,談不上補肝,就是喝口水。如果這時動作很舒展,很放鬆,展現出輕揚飄逸的氣質,這種狀態就與人的整體木性機能共振,可以養肝,可以舒筋活血、增長靈慧。但如果這個動作非常端正硬朗,是標準喝茶姿態,這就偏於屬金的,沒有補肝的概念。也就是說,人的行為決定著本質的變化。另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行為和心態上,也要從仁德角度逐步歸正自己。首先,要有仁善之心,善才能引導萬物而同獲生機,強制則損耗生機不利養肝;其次,要有智慧,多聽多看,木為風,靈動多變,不拘一格才能不生妒忌之心;第三,要理解升華才是體內各個組織、機能、細胞、粒子們的追尋和希望,能內在升華才有生機。積累仁愛善德才能養肝。
但是人的行為動作不可能那麼完美,一定有偏頗,有的時候不足,有的時候過分,也會受到當時的身心狀態、環境條件所影響,也不是人人都要飲茶養肝。比如說,這個年輕人木性太旺不需要補肝,老年人飲綠茶運動不宜太少。年輕人更適宜飲白茶疏肝。老年人一般不適宜多喝綠茶。否則生機營養都會過多,木性生機無處消耗,人會覺得壓抑,甚至胃疼體寒,所以運動少的老人不宜多飲綠茶,建議多飲烏龍茶、紅茶。
另外,人的各種不良心態也會影響養肝的效果。例如:自私則肝氣不生,運動系統趨於僵硬;恐懼則肝氣受激而變異,易狂暴驚厥;自傲則肝氣扭曲,易經脈曲張;惡念重則肝氣化毒,易生血脈疾病;貪婪則肝氣凝滯變異,易生結節,等等。
當然,飲茶細節上也要注意。首先,飲用的茶葉生長環境必須很好,茶很乾淨沒有農殘;第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綠茶;第三,沖泡方法合理正確;第四,品茶方法也要注意綠茶的特性等。方方面面做好了,才能達到養肝效果。
紅茶與養心
茶葉流傳世界,各個地區的人都有自己對茶品和飲茶方式的喜好,歐洲人最喜歡紅茶。遠在17世紀初期,荷蘭商人從中國裝運綠茶至歐洲。最初,茶葉出現在歐洲的藥店裡,被包裝成小包出售,歐洲人把綠茶當做包治百病的東方仙草。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其高雅的飲茶風儀,引得貴族們爭相效仿,逐漸風靡世界。
中國人以前是不飲紅茶的,茶農碰到這樣的茶會直接倒掉,認為做壞了。只有茶葉流傳到歐洲以後,發現紅茶才最適宜歐洲人飲用。因為歐洲白種人,五行偏金性,所以他們非常講究規則,以白色為高尚、以方正對稱為高雅、法律至上、準確第一。但是金性重就會靈性不足,過於表面、過於物質化,需要以火煉金,紅茶最符合這種需求。現代社會偏於金性,紅茶帶有柔和的火性,有利於人們運化身心,所以紅茶也就成為了世界最大的茶葉品類。
那麼紅茶具體有哪些養生功效呢?我們還是從三個指標進行論述,即滋味、靈動(也稱能量)和茶性(也稱茶韻)。從滋味角度,主要是香氣、味道、口感。紅茶之香總體為花香,性質屬火。香氣粒子很小,攜帶的能量很強,即發散性很強,可以穿透最大分子顆粒的間隙,使物質膨脹、振動,提高熱量,把內在蘊含的能量誘發出來,所以為火性。紅茶味道濃郁,湯色飽滿,茶中大部分可溶物質經過發酵氧化被全部釋放出來。因為人體吸收發酵之後的物質速度非常快,各種營養可以很快的被人吸收利用,人體下焦機能可以被帶動加速運轉,能量可以迅速得到補充,所以紅茶偏火性。紅茶口感飽滿帶澎湃感,說明茶葉攜帶的熱量較高,也屬火。從靈動角度,紅茶加快物質能量補充速度快,但因經過深入發酵,先天靈性不多,其效果大部分體現在下焦,對各類陰寒症狀效果明顯。另外,因為化解陰寒因素能力強,頭腦中抑鬱而產生的陰寒物質可以被迅速化解,同時紅茶推動的火性因素可以升華為光明,所以紅茶從茶性角度而言對緩解抑鬱症有效。
另外,不同地域的紅茶功效也有差異。各個品種的紅茶由於地方土質氣候、製作工藝、發酵深度、添加香料不同差異很大。哪怕是同一地區,由於工藝不同,養生功效也差距很大,難以概述。一般而言,發酵深者偏下焦,發酵淺者偏中焦。如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種,帶松煙香補氣健脾能力突出,暖腹暖胃;而當地新型紅茶金駿眉,發酵略淺,功效以香氣深透、解鬱安神為主。特別是很多外國紅茶,加入了大量香料,使茶葉合一能力下降,解鬱作用上升,紅茶的運化五行而使能量合一的作用,更多體現在消減香料帶來的損耗元氣的不良作用上了,紅茶養生的總體功效只佔香料茶的一半左右。
下面談一下紅茶養心。這裡說的心,不是思想中那些在人世中逐漸形成一個個的低下的貪慾之心,一般簡稱為人心,而是指這些人心在真我帶動下合一而成的總體心念,稱為本心。這個本心對應到身體機制,就是被人的願望支配下的能量系統。人想要做什麼事,身體就會提供相應的能量,是隨著人心願望而運行的,這就是心火。但是這個心火是非常不穩定的。因為心火受人的思維所支配,如果是一個沒有修煉的人,或者沒有在人世間長期歷練經受無數苦難的人,他的思維是非常散亂的,基本上是各行其是,使得這個人會表現出各種各樣執著的人心。這些人心,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並不會真正把內在真我的意願作為標準,也不會顧及到身體其他機能的運行狀況,也不太在意整個人應該走的人生道路。特別是某些人執著心非常強盛的時候,就顯得這個人非常不理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願望去行事。在這種執著心的帶動下,人身體中就會產生大量的符合這種執著心願望的能量。但是,人體內部非常均衡,必須整體配合才能行事,過多單一性能量無法完全消耗。那麼這些多餘的能量就會留存在體內,日久天長,不斷積累,就會成為隱患。古人說「苦入心經」。經常吃一些苦味的食物,能夠壓制這種能量的釋放,但這只是治病。如果人的思想沒有發生變化,它還會不斷產生新的能量,所以也不能完全解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這種方法只是排除多餘的心火,還不算養心。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養心呢?真正的養心,需要使人的本心變得強大,在人真正自己的主導下,可以很好的把各種人心歸納到這個人整體體系中來,所有能量、能力、思想都為人所用,要的是這種合一而能夠帶領大家共同升華之心。而真正優質、純正的紅茶,其迅速帶動人體機能全面運轉、使一切能量合一渾成而升華的特性,正好與人真正自己的機能合拍。所以長期飲紅茶,可以助人養心。
當然,僅僅品茶還是不足以養心的。人在人類社會,有無數的矛盾衝突,無數的情感糾葛,有各種各樣的物質利益的誘惑。在這些現實表現面前,人的各種執著都會被激發出來,人的心在沒有修煉成熟之前是無法控制這些執著心所帶來的干擾和衝擊的。所以,人就要遵守各種各樣的道德規範,這些道德規範表現在人類社會,行為之中,稱為禮儀之禮。從養生角度看,孔夫子說,克己復禮,就是最上乘的一種養心方式。有了這個理,人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不符合道德標準的事情,就有這個禮來進行規範。以此為依據,人就可以不斷調整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為強大,自然身康體健。所以,守禮才可養心。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茶道禮儀中的揖讓進退、細品雅言,都是日常禮儀的最好修煉方式,也是養心的關鍵。人在日常參加各種茶事活動,或個人飲茶過程中,都貫穿著種種潛移默化的茶道文化。比如,再粗俗之人,飲茶時也會不自覺的正襟危坐,言語平和。這種禮儀文化是中國古人經過千百年的時間,蘊含了無數人的實踐、體悟、歸納和總結,逐步由淺入深,一點點積累出來的,通過茶葉的傳播,無形之中已經被全世界的人們所接受。使各民族的人們都能在飲茶過程中,找到一套最適合自己民族特點的茶道禮儀,從中得以在喧囂的紅塵中能有一塊純淨的空間,使自己有機會靜心自省,凝聚心神。這也是茶道禮儀文化的根本目地。
紅茶性屬火入心經,人的精神境界及表現,都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品飲紅茶而與人身相合,故人們認為紅茶可以養心。但是如果人的思維不能遵守道德規範,養心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例如:不敬天地尊長則真陽不升,脊柱不良;無善念則心氣陰鬱變異,易生血液疾病;無正信則心念低下散亂,易生精神疾病;不守日常禮儀則氣息混雜庸俗,皮膚粗糙;不重男女之防則邪靈暗侵,易患全身性惡疾。
烏龍茶與養脾
烏龍茶是中國獨有的、最特殊的一種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紅袍,咱們就以大紅袍為例。大紅袍茶的養生特點還是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先談一下滋味。烏龍茶是半發酵茶,也就是半陰半陽,與所有的茶不一樣。首先它的滋味就非常濃郁,花香濃烈而無俗香。其他種類的深發酵茶如紅茶、黑茶也很濃郁,但是一半是花果香,一半是濃烈的發酵後各種味道混合為一的俗香。發酵茶有俗香則入下焦,無俗香則入中焦。所以,大紅袍茶的功效基本體現在中焦。功效以補氣健脾、強身通絡為主。高品質、農殘少的正岩大紅袍茶,飲用後直接補益元氣,使人經常感到腰腎溫熱、前額微汗、中氣充沛、信心十足,為難得之佳品也。
從氣韻而言,因為烏龍茶是半發酵,一半陰一半陽正好是陰陽平衡狀態,也就是物質身體與內在能量最平衡的狀態,也就是物質與精神互相之間最易溝通轉換的狀態,所以烏龍茶的運化能力是最強的。各種茶品中只有烏龍茶有茶韻之說,而其他綠茶、白茶、紅茶、黑茶很少有人提到茶韻。所以烏龍茶有一種最大的特色,它可以幫助人上下貫通。比如體弱之人經常虛火上炎,這時人會發現,飲綠茶可降火但胃痛腹寒,飲紅茶前期上火明顯,而此時飲用焙火略淺的烏龍茶就最為合適。還有人肝經不暢,胸悶倦怠,此時飲用純淨的烏龍茶可以很快恢復健康。另外,很多生普存放數年後,也接近半發酵程度,也有與烏龍茶相似的功效。
從性情而言,烏龍茶半發酵,合於中道居中間,五行屬土。居中屬土則運化能力最強,寬宏中正而平衡一切,有帝王之氣。所以,優質正岩大紅袍茶所激發的能量可直達真正自我之所,幫助真我掌控全局。此茶難得,必須位置、土壤、純淨、工藝等面面俱到方可。此茶一出,愛茶人必以萬金求之,可謂茶王。
烏龍茶屬土可養脾健胃。這裡著重說明一下,養脾與健胃是兩件事。脾胃是表裡關係。脾主先天,以生存為基準,負責人的身體物質構成、能量運化協調、思維智慧體系的構建。一切都圍繞著物質身體去運作和思考;胃主後天,以慾望為基準,負責食物的採納與消化,保證人的食物供應,維持人生存的基本需要。脾重穩固,胃喜佔有。所以當今之人,過分注重物質追求,重欲而不重身,經常出現脾胃不合的現象,就是飲食過量而不能消化,出現胃部不適、泄瀉呃逆、倦怠肥胖、智慧下降等症狀,即脾弱而身不安。所以現代社會之人,普遍需要節食養脾。那麼具體如何養脾呢?中醫認為,「補則補其母,瀉則瀉其子」,這是從五行生剋角度認識的,很有道理。脾居中而掌管身體,在五行中屬土。火生土,所以養脾必從心養起。從物質表面來看,心火不旺者脾虛;心火過旺者脾危,即壓力過大,都不利於養脾。心主神明,心的精神體系不穩定,脾的運化能力必然受到影響。而心穩定的核心是思想必須有主線,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這就是信仰。所以古人說脾主信,信能養脾。
信為人體七魄之一。有了這個信,人的真我才能與各種思維、各個機能、各類物質良好溝通,才能聚合在一起而不出現混亂。這種信在人體內就像粘合劑一樣,使各種機能可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工作。這種目標從大處看就是幫助人正常生活,走完人生的道路,等待上天救度而回歸。從具體細節看,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能量系統等,都是為了人的生存而必須存在的,這個信就會體現在各種機能、能量、組織機構的互相配合上,這正是脾的工作。所以信就能加強脾的能力,信可養脾。而且這種信的因素和能量會體現到人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行為舉止。人體能量不管在哪個角度有漏洞,對人而言都是損耗。
這種信的因素反映到人類社會,就是人在社會上表現的信仰和信用。舉個絕對化的例子,如果人毫無信仰,連錢都不信,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也自然無法形成清晰完整的信念和智慧,一會說東,一會說西,喜怒無常,全無定見,這種人也很難在社會上正常發展,表現在社會行為中就是毫無信用,就像這個人不想生存一樣。實際上人人都有信仰,但現代人很少有真正信仰神佛的,大部分人都是信仰科學、信仰金錢、信仰權勢、信仰感情等等。這也是信仰,只不過這種信仰會使人的生命和能量,逐漸失去生機,轉化為他所信仰的物質而已。所以只有具備正確的信仰,有回歸的願望,身體才能逐漸恢復生機,他的個人信用才能真正建立。但是,人類社會是複雜的,在各種利益的誘惑下,哪怕有明確信仰的人,也會做錯事,也會失去信用。但是這種失信,也同樣會導致他身體信的力量流失,也會導致亞健康狀態。按五行而言,脾土居中主信,承載其他四大體系分列各方,即木居於東、火居於南、金居於西、水居於北,合而為五行。如果長期信用缺失,首先是脾胃受損,同時他失信的體系也會同時衰弱。例如,失去對上天的信仰,則心腦機能不足;失去對規則的信仰,會面色蒼老;失去對前途的信仰,則肝膽不利;失去對善良的信仰,易生腫瘤;失去對自我能力的信心,機能停滯不生元氣;等等。
那麼飲茶就會幫助人逐漸恢復生機,特別是烏龍茶,可助人恢覆信念。因為烏龍茶可直接補益真我,真我強大,人之正念就會回升,就能有機會漸漸想起人生真正的使命,就會敬仰自己體系內的各類生命,信力回升而生機顯露。但現在很多烏龍茶中,被加入大量的農藥化肥,前面說過農藥化肥中有大量死亡動物的因素,就會使這些物質中所攜帶的絕望、仇恨、貪婪、慾望等因素,不斷的污染真我,使真我喪失靈性,自然也無法恢復先天正念。所以,農殘較多的烏龍茶不能養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