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過武漢肺炎期中考,昨(7日)正式進入防疫新階段。至於每天召開記者會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亦宣布,改為每周三召開一次記者會。
【看中國2020年6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台灣通過武漢肺炎期中考,昨(7日)正式進入防疫新階段,過去4個多月以來二度遭遇本土不明來源群聚陸續冒出,以及歐美境外移入壓境的危機,所幸而仰賴勤洗手、戴口罩、隔離疫調等公衛檢疫手段,同時再加上一點好運氣,這才能在沒有封城的狀況下就化解了大爆發危機,堪稱奇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亦在昨日表示,「COVID-19台灣防疫關鍵決策網」7日上線,該網站列出了8大項台灣武漢肺炎防疫成功關鍵,包括SARS經驗、開設疫情指揮中心、資訊公開透明、優質國民等等,指揮官陳時中亦表示,該網站是要讓國人瞭解決策過程,另一方面則是要讓國際參考使用也能很方便。
相關新聞如下:
黃秋生14天隔離滿期 大讚臺灣防疫「非常好」
臺灣力抗武漢肺炎創造奇蹟 指揮官為何說很簡單?
調查︰臺灣民眾對政府防疫極度滿意
臺灣準備好了嗎?
臺灣防疫新生活開始 蔡英文提出了「總統的要求」
綜合中央社與鏡周刊報導,台灣的第1個病例是自湖北省武漢返台的女台商,確診時間為1月21日。然而,早在跨年之夜,政府就已經超前部署,第一個防疫措施是針對武漢直航班機採取登機檢疫,1月20日開設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整備物資人力,至此之後邊境檢疫更加嚴格,且逐步開展社區防疫。
從首例個案至今已139天,全台累計443例,包括352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與36例敦睦艦隊群聚案例。另外有9例是缺乏PCR核酸檢測證據,而是經過血清抗體檢驗呈陽性而發現的極可能病例,包括敦睦艦隊8人,以及在追蹤白牌計程車司機感染源期間的1名台商。
社區感染與歐美移入 化解二波亂流
6月6日,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統整病例後分析稱,1、2月大部分都是零星個案,每天新增的數量不會超過5人;直至3月17日起,境外移入以每日2位數的增幅大量湧入,最高曾在一日內新增30多例。
隨著台灣國境封關與加強民眾入境檢疫後,才減輕了境外移入的壓力,4月18日卻又碰上敦睦艦隊群聚案,且經過血清抗體證明了該艦隊的感染源是來自台灣,只是源頭不明。台灣在敦睦艦隊疫情之後,僅有零星的境外案移入。
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台灣武肺疫情相較於國際,有幾項特色,包括確診人數少、同時以境外移入多,本土個案不多,不明感染源的案例只有11例,武漢肺炎疫情可以透過明確疫調與檢疫控制下來。加上醫療體系超前整備,死亡率也比國外低了很多。
以武漢肺炎基本傳染數(R0值)約3進行估算,每一人能夠傳染給3人;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就曾經說,台灣有11個不明感染源的本土個案,武漢肺炎疫情傳播停留在親近人而沒有擴散,這是一個「奇蹟」。
7日是解封首日,台鐵台北車站大廳湧現人潮席地而坐,因此台鐵公告呼籲民眾在大廳內要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以及維持環境清潔。
醫療整備科技輔助 公衛手段阻斷疫情
至於「奇蹟」是如何發生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說,不可否認,台灣的運氣不錯,加上從武肺疫情剛萌芽就執行了登機檢疫、居家隔離檢疫、勤洗手與戴口罩等衛教宣導,透過傳統的公衛手段阻斷了疾病傳播鏈,再加上科技輔助,讓檢疫管理更符合實務之需。
回想起防疫過程最棘手的時刻,莊人祥表示,已逝的白牌計程車司機是台灣首例沒有旅遊史,又找不到感染源,且後來社區又陸續冒出不明感染源個案,導致追蹤得很辛苦;加上境外移入案在3月中過後,陸續增加,又沒辦法針對歐美一舉封關,只見病例急遽增加,是壓力最大的。
台灣跟中共病毒疫情嚴重的中國僅一海之隔,人民交通互動頻繁,國外專家曾經唱衰台灣將會災情慘重。但如今,全球的武肺疫情雖仍看不到盡頭,台灣已經連續56天沒有本土個案,因社區安全、國內也逐步解封,7日這天展開防疫新生活。
提及台灣防疫成績,一方面關乎全民素質,自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慘痛教訓後,絕大多數民眾已有認知,亦能配合防疫;另一方面,是防疫團隊尊重專業,「知錯能改」與「快速應變」可能也是關鍵。
莊人祥還表示,防疫過程雖然有遇到亂流,也曾經有小錯誤,但很快就能因應補破洞。例如當時歐美境外移入多,檢疫一開始無法周全,發現問題之後立刻回溯採檢,並要求居家檢疫。
再舉例,從邊境至社區的檢疫,一開始難免因為人數眾多、流程混亂,後來經逐步修正,並導入入境檢疫系統、電子圍籬等,讓管理更為順暢。
全民配合防疫 尚待疫苗藥物提高群體免疫
指揮中心亦為了要了解社區感染狀況,曾回溯篩檢通報流感併發重症,但是檢驗為陰性且有不明原因肺炎者,亦透過此種方法,找到了白牌計程車司機個案;另外亦針對醫護等高風險對象擴大篩檢,消除了外界針對不普篩的質疑。
只是,國際武漢肺炎疫情還在往上走,截至6日,全球確診已經超過670萬例,死亡將近40萬人。雖然台灣安全挺過第一波考驗,但有些人仍擔心,台灣個案少,秋冬可能又會出現中共病毒(又稱新冠狀病毒,COVID-19),未來如果疫情大爆發,缺少群體保護力。
對此,莊人祥表示,如要達到群體保護力,曾經感染者必須達到55%,但目前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與西班牙,抗體檢測的結果頂多達10%至20%,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達到群體免疫。
莊人祥認為,台灣無須為了增加群體免疫,來讓民眾陷入染病風險中,甚至造成醫療崩潰的窘境。如今寄望疫苗與抗病毒藥物,才是解方。
在台灣確診的443例中,男女的比例相當,年齡中位數是32歲,最年幼者4歲、最年長者是88歲,年紀大於60歲總共有60人,佔約14%。
至於在352例境外移入中,排名前五的來源國為:美國(92例)、英國(72例)、法國(25例)、西班牙(20例)、土耳其(17例)。也因此讓台灣確診個案的年齡分布,以比較常出國遊學、旅遊的年輕人居多(20歲至29歲)。
在死亡的7名案例中,有5人年齡高於50歲,2人為40餘歲。除了一名40多歲死者沒有慢性病之外,其餘死者都具有慢性疾病,例如肝炎、糖尿病、高血壓、洗腎、心臟疾病、癌症病史等。
目前武漢肺炎呈現的症狀相當多樣性,就台灣整體個案分析,有超過5成的患者出現了咳嗽,超過4成發燒、約有25%的患者出現鼻塞/流鼻水、近2成出現嗅覺異常或喪失、超過1成會出現味覺異常或喪失。不過在敦睦群聚案中,則是觀察到,除了11人沒有症狀,超過6成出現嗅覺異常,其次是超過4成有咳嗽,曾發燒的僅達24%。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日起大幅解禁防疫措施,不過台北捷運實施進站乘車仍須要測量體溫、戴口罩,車廂車站內如果能夠維持社交距離就免戴。(以上圖片來源皆為中央社)
臺灣防疫關鍵決策網上線 台灣成功有八大關鍵
此外,根據鏡週刊報導,指揮中心在昨(7日)表示,全球受到中共病毒疫情肆虐,台灣仍能夠有效且快速地因應及控制,使得武肺疫情對民眾生活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為了記錄本次防疫經驗,衛生福利部特別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各項防疫政策的決策過程,同時將此「台灣模式」(Taiwan Model)以時間軸的方式呈現出來,向民眾與各國說明台灣防疫成功因素、衛生醫療體系基礎與重大政策等,讓各界了解臺灣的公衛實力,藉此證明「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台灣幫得上忙,台灣正在幫忙)
指揮中心表示,「COVID-19臺灣防疫關鍵決策網」設有中英文版介面,其內容包括「決策關鍵時間軸」、「成功防疫因素」、「臺灣衛生醫療體系基礎」與「重大政策」4大部分。
1、「決策關鍵時間軸」為:顯示臺灣與國際間累計武漢肺炎確診數,對照臺灣各項決策時間點,展現了台灣各項超前部署決策之脈絡。
2、「成功防疫因素」為:歸納了SARS經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訊公開透明、及時邊境管制、良好資源的分配、智慧社區防疫、先進的醫療科技,以及「優質國民」等8類,並以簡單、條列式的敘述方式,搭配了圖片進行簡要說明,防疫成功是仰賴中央與地方齊心一力對抗中共病毒,以及國民高素質的配合。
3、「台灣衛生醫療體系基礎」為:說明台灣過去長期在醫衛領域方面的耕耘,建立了優良衛生醫療基礎,並以有效且迅速執行防疫作為。
4、「重大政策」為:針對防疫過程的各項重大政策內容,進行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