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製品質量問題不斷,消費者只能尋求進口產品。(圖片來源:ST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5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牛奶,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補充品。但一直以來,中國的奶製品因無法給予消費者安全感,尤其是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者只能尋求進口產品。但在中共這屆兩會上,來自伊利集團代表的一個提案,卻讓喝牛奶這個簡單的事情,變得沒那麼簡單了。
據《AI財經社》報導,這一屆中共兩會上,伊利集團代表李翠枝提出兩條建議,一條是將"一生飲奶計畫"寫入國務院文件、納入「國家重要戰略」,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另一條是,直接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中剔除嬰幼兒配方奶粉。
這兩條提案一出,作為伊利集團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的立場引發中國網路上一邊倒的質疑。公眾認為,這就是赤裸裸的「夾帶私貨」。
李翠枝代表在議案中提到,雖然中國衛健委已經建議民眾要「盡量保證每天300克的奶及奶製品的攝入」,但推廣執行的力度還不夠。比如沒有納入國家系統工程,無法實現全民飲奶的普及,飲奶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均衡,所以需要國家對乳製品企業給予有力扶持,將「一生飲奶計畫」納入國家重要戰略。
李翠枝還建議,對乳製品加工產品實行全面稅收減免政策,鑒於跨境電商渠道的配方奶粉增值稅,與中國國內奶粉及一般貿易進口徵稅不同,建議採取同一稅率徵收,或者將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中剔除。
全民飲奶在發達國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中國為什麼就這麼難,難到需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利益」的高度?
《AI財經社》引述乳業專家宋亮的分析稱,在中國,發達城市飲奶的習慣比大家想像的要高,但在三、四線市場和農村地區消費差距還比較明顯。對於網友對李翠枝的建議反映激烈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對於國產奶的安全問題仍有所顧忌;二是目前國內牛奶的價格相對較高,還存在部分人群喝不起的可能;三是現在市場上的含乳飲料也被當做了奶,這讓很多人對牛奶存在認知誤區。
其實,消費者喝不喝牛奶,喝多少牛奶,選擇什麼樣的牛奶,原本是自己的權利,即便是上升到所謂的「國家戰略」層面,該喝的還是會喝,喝不起的依然喝不起。令消費者憤怒的是李翠枝的另一個建議:將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中剔除。
在跨境電商產品中,母嬰類排名第一,而嬰幼兒配方乳粉又是其中炙手可熱的暢銷品。「洋奶粉」被中國民眾熱捧自有原因:一是安全問題,國產奶粉的質量問題一直不斷,在事關孩子的健康上,消費者只能尋求國外品牌奶粉;二是價格因素,在跨境電商平臺,一罐國外品牌奶粉稅後通常在200元人民幣左右,而國產品牌配方奶粉一罐高達400元人民幣。即使價位同等,消費者也更信賴國外品牌質量。
有評論說,為了強迫消費者購買國內奶粉,竟然建議將「洋奶粉」從跨境平臺剔除,怕是只有中共利益集團的代表才能想得出來。
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後,中國2010年重新修訂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以伊利、蒙牛為首的國內乳企集團,制定了這樣一份乳品安全標準:「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質含量為大於等於2.80克,生鮮乳菌落總數每毫升200萬個。」
這樣的標準,是全球最低標準要求,甚至比之前的中國乳品安全標準還要低。之前的標準是,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5克,生鮮乳菌落總數每毫升不超過50萬個。
重新出臺的標準曝光後,輿論也是一片嘩然,但最終民意的力量還是沒能鬥得過利益集團。
只是消費者會根據自我認知作出選擇,貿然提出將配方奶粉從跨境平臺剔除的建議,試圖讓國內奶粉更有競爭優勢,怕是異想天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