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和中國央行歷來存在部門之爭。(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0年5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財政部和中國央行歷來存在部門之爭,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財政收入大減、需發行特別國債的情況下,財政赤字貨幣化更激起熱議,央行的高級官員開始表態。
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日益顯現,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為負值之後,二季度的經濟更令各界關注。即將來臨的中共政府「兩會」,市場非常關注全年財政政策的力度。這不僅體現在財政赤字率的高低方面,也體現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的具體規模方面,以及財政資金的具體投向也是觀察重點。
財政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中國去年財政赤字率是2.8%,今年市場普遍預計將達到3.5%左右,這將是中國財政赤字率首次突破3%的心理防線。
5月18日,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武漢肺炎疫情給財政收入帶來的壓力不減,今年前個四月延續同比兩位數的下跌幅度: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13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522億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33,611億元,同比下降11.5%。全國稅收收入53,081億元,同比下降16.7%;非稅收入9,052億元,同比增長1%。
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此前撰文稱,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疫情對財政收入增長帶來了巨大衝擊,預計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低於上年。通過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等,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短期衝擊和挑戰。
5月18日,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撰文《關於財政赤字貨幣化之我見》。文章寫道:「財政赤字貨幣化」本質是政府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不是通過「借錢」(如向市場發債)的方式來為其財政赤字提供融資,而是靠自己「印錢」來為赤字融資。這裡說的「印錢」,即政府指定央行「印錢」,具體形式可以是讓央行永久性地持有政府發行的債券。更直白一些的「赤字貨幣化」推崇者認為,這些發給央行的債是不需要還的,政府也事實上不需要付利息,即使要付利息也可以再從央行借錢來付。
文章認為,如果開了「財政赤字貨幣化」(即印錢彌補赤字)這個口子,就從根本上放棄了對政府財政行為的最後一道防線(約束機制)。歷史上許多曾經允許財政向央行借款和發債度日的國家都發生過惡性通貨膨脹,上世紀70-90年代的智利和秘魯、最近的委內瑞拉等都是例子。
馬駿強調,從中長期來看導致如下惡果:
一、如果央行被迫為赤字提供大規模融資,會導致貨幣長期超發,就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二、會導致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的泡沫,而房地產泡沫會嚴重擠出實體經濟,並引發金融風險;三、會導致貨幣貶值。四、引發國際市場對政府債務可持續性的信心危機,國家主權債的信用評級可能因此下降,融資成本上升;五、「赤字貨幣化」意味著政府部門、且只有政府部門的債務不需要償還。
5月18日,中國央行官方網站發布央行黨委書記郭樹清講話的新聞稿。郭樹清稱,應對當前形勢,務必要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是保持正常貨幣政策與加大逆週期調節的關係;二是穩增長、保就業和防風險、調結構的關係;三是國內經濟循環和對外經濟平衡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把握金融調控的節奏和力度。」
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講話也在5月18日流傳,他在「2020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稱,中國貨幣政策要注意節約彈藥,防止後續產生副作用,財政政策在此時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但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也不夠充分有效、順暢,中國現有的金融機構和基層還是有緊密聯繫的,因此可以儘可能的利用創新方式使金融體系更好的服務於克服疫情。
另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5月13日發文指出,財政赤字貨幣化往往意味著政府治理體系的崩潰,意味著政府行為沒有法定的財經紀律約束,意味著政府可以無限度進行舉債並通過發行鈔票來享受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因此,允許赤字貨幣化就允許政府行為無紀律化,就會導致政府行為的失去規範,導致並意味著政府能力的崩潰和治理體系能力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