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陸游畫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提到大詩人陸游,您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他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種深刻的蘊涵嗎?是他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種憂國憂民的真摯情感嗎?還是他和唐婉淒美的有始無終的夫妻之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的千古哀思?
其實,陸游一生的作品頗豐,其反應的內容是多層面的,涵蓋的範圍也甚廣。其一生詩作有萬首之多,後來陸游又自行刪減了許多詩,流傳於世的有超過九千首詩!陸游是宋代詩人中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人,是中國古代存詩數量最多的一位!
(根據其它資料,理論上,中國寫詩最多的人是清代的乾隆帝。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介紹,乾隆御製詩總書為三萬餘首。不過,當代專家對此有較大爭議。)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詩人、詞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陸游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最多的詩人。
本文為讀者介紹陸游《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為韻》中的第七首詩。此詩於紹興二十四年作於山陰,陸游時年三十歲。
讀懂這首詩的那一刻,不禁讓筆者感嘆,中國的神傳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全詩一共四十個字,語言的涵量和密度極高!其中涵蓋的典故居然有六七處之多,背後所蘊含的深意讓人回味無窮!
為了能更好的理解這首詩,就不得不去體會詩中的典故,這是必要的。因此,筆者會在文中用很多筆墨去談詩中的典故。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為韻(之七)
陸游
匆匆過三十,夢境日已蹙。
誰知嘆亡羊,但有喜得鹿。
本來作何面,認此逆旅屋。
逢人吹布毛,出世不忍獨。
我們先看第一句。其中,蹙,意為緊迫、急促。
時光如梭,歲月匆匆,漠然回首,我的人生已經走過三十年的光陰啦。人生如夢,在這百年夢境中,三十年的歲月已過,時間緊迫呀!
「夢境日已蹙」是非常關鍵的一句,正因為人生短暫,人世間只是我們暫時停留的地方,並不是我們永久駐留的所在,才有了後面的「本來作何面,認此逆旅屋」!
不但人生如夢,中國古代還流傳著這樣的話,《西遊記》中也有記載:「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
正因為如此,陸游在詩的最後一句發出了「逢人吹布毛,出世不忍獨」的大願!他要向認識的每一個人弘揚佛法的博大,一人修行得道只是解脫自己,不再墮入生死輪迴,陸游的宏願是希望他能接觸到的所有人都能聽聞佛法,都能得到生死解脫,修行圓滿!
「夢境」,有人生如夢之意。人生如夢是個成語,意為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場夢,比喻世事不定,生命短促。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就有,「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尊,通樽)他還在《前赤壁賦》裡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佛教中,也有把人世間的一切看作是虛幻、是夢境的說法。因此,讓人不要執著於人世間的名利情,被其所困,而不能掙脫凡網。
《金剛經》(鳩摩羅什譯)偈子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華嚴經》卷二十五載:「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虛偽誑詐,假住須臾,誑惑凡人」。
對此,民間有這樣一種理解和體悟是,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世間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我們應時刻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這樣我們才能解脫凡網,顯露本真。
許多當代人也感嘆:人生如夢,漫漫紅塵,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花開花謝,四季輪迴,人生道場,皆為過客!
我們再來看第二句,「誰知嘆亡羊,但有喜得鹿。」此句承接上一句,人生三十歲月,須臾而過,讓夢中人警覺時間之緊迫,回首一下,人生中有失有得,你在悲傷失去了許多,「嘆亡羊」,忽而卻意外發現,也有得到的驚喜,「喜得鹿」。其實,在永恆的生命角度來看,人間的富貴財富皆如過眼煙雲,瞬間消散,何須患得患失呢?
「亡羊」和「得鹿」各有典故。
亡羊,是一典故,源於《莊子.駢拇》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臧和谷兩個人在一起放羊,都把自己的羊丟了。問臧幹什麼事情去了,說是拿著竹簡在讀書;問谷幹什麼事情去了,說是在和別人擲骰子玩賭博遊戲。他們兩個人做的事情雖然不同,但在丟失羊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
這個典故後來形成了一個成語——臧谷兩亡,或者臧谷亡羊,形容做事馬虎大意,不專心,目標不明確。
得鹿,也有一個典故,源自《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途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者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
鄭國有個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隻受了驚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怕別人看見,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沒有水的池塘裡,並用砍下的柴覆蓋好,高興得不得了。過了一會兒,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為剛才是做了個夢,一路上念叨這件事。
路旁有個人聽說此事,便按照他的話把鹿取走了。回去以後,告訴妻子說:「剛才有個砍柴人夢見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得到了,他做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妻子說:「是不是你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難道真有那個砍柴人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夢成了真嗎?」丈夫說:「我真的得到了鹿,哪裡用得著搞清楚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
砍柴人回去後,不甘心丟失了鹿。夜裡真的夢到了藏鹿的地方,並且夢見了得到鹿的人。天一亮,他就按照夢中的線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裡。於是兩人為爭這隻鹿而吵起來,告到了官員那裡。
這個典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還有下文。——官員說:「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胡說是夢;明明是在夢中得到了鹿,又胡說是真實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爭這隻鹿。他妻子又說他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並沒有什麼人得到過這隻鹿。現在只有這隻鹿,請你們平分了吧!」
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國君說:「唉!這法官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為此他詢問宰相。
宰相說:「是夢不是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只有黃帝和孔丘才行。現在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分辨呢?姑且聽信法官的裁決算了。」
筆者認為「亡羊」和「得鹿」這兩個典故本身,也是蘊涵深厚,發人深省。陸游在詩中用「亡羊」和「得鹿」來比喻人生中的失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