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紫霄宮外形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北京故宮古稱「紫禁城」,它作為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與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而馳名中外。那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宮,堪稱全世界最輝煌的古代建築傑作之一。
明朝的永樂皇帝在建政之初,北修故宮,南修武當,所以兩者是屬於同一個時代的建築物。但是,故宮和武當山的建築風格有很大的差異。從施工的角度來講,故宮建在平原地帶,武當山的地形則比較複雜;從建築的風格來講,故宮中軸線非常分明,嚴謹、規整,是在平地上舖開的建築;武當山的建築則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依山就勢,順其自然,體現出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從其用途來講,故宮是皇帝處理國家大事的場所;武當山則是朝廷祭祀真武大帝的殿堂。在古代,很多朝廷的官員和民間信士,都去武當山祈禱真武大帝,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武當」的寓意為「非真武大帝不足當之」,因此武當是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簡稱玄帝)的發跡聖地,許多善男信女都把武當山視為道山福地,神仙居所。武當山不但是一座道教名山,它也是人們心中的一座充滿歷史文化和神秘故事的「神山」。武當山又名玄岳山、太和山,其地理環境優美清靜,北臨丹江口水庫,南接神農架山區,西連秦嶺,東迤大洪山,方圓400公里,號稱「八百里武當」。
傳說古時淨樂國王太子真武15歲時就進武當修道,曾因意志不堅想下山歸家,卻路見一老婦在井邊磨鐵杵,就問她要磨什麼?老婦說:「鐵持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太子頓悟其道,立即返身入山修道,終於得道升天,成為道教的真武大帝。以後,武當山就成為道教名山,漢、晉、唐、宋、元、明備代均有著名道家上山修煉。明代道家張三豐在武當還創立了「武當拳術」,與少林武功齊名於世。武當山修建道觀的歷史非常久遠。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了道士們修煉的巖廟。到了唐朝又有了朝廷賜建的寺廟。宋元時期,武當山供奉真武大帝的廟觀就越來越多。
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後,成功地登基為帝,他認為是真武大帝保佑了他。於是,在被修故宮的同時,還開始史無前例地大修武當。他派出工部侍郎郭瑾等人,使役30多萬軍民工匠,費時十二年之久,在武當山建成了9宮8觀,72巖廟等33處大型建築群。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還修成39座橋樑,12座亭臺,形成了明代詩人洪翼聖所說的「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光,林岫迴環畫境中」的宏偉景象。此外,還舖砌了全山的石道,使整個武當山成為一座「真武道場』。據說當年武當山最鼎盛時,道士曾達到2萬之眾。道觀殿閣與山色風光渾然一體,使武當山成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在中國眾多的名山之中,如此大規模地規劃和建造雄偉的建築群,除武當外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
關於真武神像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曰明永樂皇帝朱棣之像。相傳明初,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登上皇位後,皇親貴族有些不服,但又不敢明言,只好大家都信奉道教。朱棣得知之後,並與軍師姚廣孝生計,決定在武當山大興土木,遣工部侍郎郭進、隆平候張信、駙馬教尉沐昕,日役30萬軍民夫匠,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觀廟宇,並在全國詔告畫家,繪畫武當山主神真武象。有高麗族姓姬的畫家,把朱棣皇帝出浴之後披髮跣足的英姿畫為真武象。二曰元代畫家吳興赴(字道子)所畫。
武當山的大門---玄岳門是一座高20米、寬13米的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牌坊,上有「治世玄岳」四字,氣勢非凡,威武莊嚴,整個建築均用石鑿榫卯而成,雕工精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從玄岳門到金頂的「神道」都用青石板舖成。
進玄岳門1公里處可到遇真宮。明代著名道士張三豐曾在此結庵居住過。朱元璋和朱棣兩位皇帝都想要召見他,但他卻雲遊四方,避而不見,人們稱他為「真仙」,故建成遇真宮,內塑有張三豐銅像,形象生動,飄逸如仙。離此不遠的玉虛官,相傳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曾在此紮營,所以又稱老營宮。從現殘留的局部建築可見當時建築規模也十分宏大。附近的元和觀也殘存一部分建築。
武當山中劍河和九渡澗的來歷,在道教經典中有記載,也有民間故事流傳。據傳說,當年真武還是淨樂國太子時,進武當山修仙煉道,他母親善勝皇后放心不下,就帶兵丁追來,要強行將他拉回去。善勝皇后追上太子,抓住了他的袍服,太子掙脫不掉,就拔出玉皇大帝賜給他的七星劍,割斷袍角,又在地上用劍一劃,劃出一條河流,隔開了他和母親,這條河就叫「劍河」。河水洶湧澎湃,善勝皇后帶著兵丁,曾九渡而不得過,因此這裡又稱「九渡澗」。
紫霄宮是武當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宮觀之一,也是武當山中最像北京故宮的建築群。它是武當山現存古建築群中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築之一。這裡與北京故宮所不同的是,故宮的建築所用的是紅牆黃瓦,而武當山用的是紅牆綠瓦,因為在中國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黃瓦。武當山古建築群在1994年12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