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大都從微觀空間著手,而西醫多從表面空間著手。(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講的經絡及穴位是人人都可以感知的,擠壓一下合谷穴,就可以知道那種酸脹的感覺與別處不同。針灸幾千年來的治病效果也證實了經絡及穴位的存在,可是它們都是解剖學中找不到的。也就是說,經絡及穴位不存在於我們這個肉眼可見的空間。事實上,它們存在於一個深一層的空間,一個更微觀的空間裡。
中醫與西醫的根本不同就是,中醫治病大都從微觀空間著手,而西醫多從表面空間著手。中醫用藥,大部份也都涉及到微觀空間的理,是從微觀上調整身體,所以祛病徹底。
有的孩子夜驚,白天睡,晚上哭叫,陰陽顛倒。有一個簡單的治療方子——用水煮金子。煮過金子的水就變成很「重」的純陽之水了,可以使孩子平靜。可是按物理理論,金是不溶於水的,如果拿到實驗室化驗,水中是找不到金分子的。為什麼煮過金子的水具有不同的特性了呢?物質的存在不只是在我們這個可見的空間,金子、水及萬事萬物都在許多層空間同時存在,不同空間的存在息息相通。金子與水在這個表面的空間是不相溶的,可是在深一層的空間卻是互相滲入了,所以煮過金子的水與沒有煮過金子的水是不一樣的物質。
上面這個例子是這邊不相溶而那邊相溶的兩種物質,相反的,也有這邊相溶而那邊不相溶的物質。有一種霍亂是半濕半乾型的,一個有效的方子是把井水打上來,將一半水燒開,與剩下的一半合起來,這樣的水就是半濕半乾的水,可以治半濕半乾型的霍亂。事實上,這種方法做出的半陰半陽的水,可以治很多半陰半陽型的病。
這說明這樣混合的水與把全部一起加熱到平均溫度的水是完全不一樣的物質。生水與熟水是不同的物質,在這邊可見的空間它們溶合在一起,在深一層的空間卻是有間隔的,不能溶合。也就是說這樣混合的水是兩種物質的「色拉」。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燒湯中途,加一些水進去,就再也燒不出原汁原味的湯了,結果就是僵化的「色拉」湯了。
用西方物理學的觀點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按科學理論,水加熱後也就是分子運動得快一點,等水冷下來後,水份子就「靜」下來了,兩種水只要溫度相同,運動就相同,就是一樣的東西了。這種在單一空間認識問題的方式,就像盯著人的影子去認識人一樣,難見真機。
中醫裡冷、涼、寒的概念就是不同空間的狀態的描述。(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物質在許多空間同時同地存在,我們的身體也同時同地在許多空間存在,身體在不同層次的空間中的感受是互相貫通的。中醫裡冷、涼、寒的概念就是不同空間的狀態的描述,冷與熱的概念與近代物理學的溫度概念相差很遠。
在中醫裡,病分冷熱,藥也分涼與熱。中醫裡的這個涼藥就不是我們這個表面空間的概念。冰是冷的,碰到皮膚上就能感到,但涼藥如珍珠,並不冷,不是冰那種冷,而是在深一層空間的「冷」,中醫用涼來描述。有時病人內熱外冷,服藥就得涼藥熱服;如果病人內冷外熱,藥就得熱藥冷服。相應的還有熱藥熱服、涼藥冷服,也就是同時針對不同空間層次的狀態行藥。
中醫中用的「寒」字就比「涼」更深一層。千年冰山下發掘出的一種玉叫寒玉,握在手裡並不冰,不會凍壞皮膚,但時間長了會感到徹心徹骨的寒。過去人去世了,在口裡放一塊寒玉可以保存屍骨很久,不需冷凍。這個寒的程度不是涼藥的那種涼性可以達到的,它是更深一層空間,或者說更微觀空間的狀態。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對生命的認知遠遠超過今天實證科學的認識,傳統的中醫就是其精髓的一部分,而許多醫學典籍與大醫學家皆以功能而就其行醫神蹟。
(作者:玉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