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之後,世界又發生了一次非常大的變化,在二戰結束之後,一些國家再也沒辦法接受其他國家的侵略,於是這些國家的人民自主起義,共同抵抗那些曾經一直壓迫他們的國家來獲取自己國家的獨立。而在這一段世界勢力幾乎都在重新劃分的時候,卻有這樣一些地區選擇了依然依附於原來的那個國家,就比如波多黎各、蓋亞那等等。這些地區中卻有一個面積僅僅小於印度的地方,而且在這個地方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它就是格陵蘭島。為什麼它沒有選擇獨立呢?
格陵蘭島在歷史上也曾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但是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繼續,格陵蘭島最開始是被挪威人佔據的。根據一些歷史資料可以看出,格陵蘭島的後人是挪威人的後代,982年,一個叫做埃里克的犯人被逐出冰島,走投無路的他流亡到格陵蘭島上面,當時這個島嶼尚屬於沒有被人發現一部分陸地,於是埃里克就命名這個地方叫格陵蘭。後來,許多歐洲的逃犯競相來到這裡。
1261年格陵蘭島開始成為挪威的殖民地。但是歷史並非一成不變,1380年的時候格陵蘭島由挪威和丹麥一同管理,而直到1776年格陵蘭島正式由丹麥接手直到今天,也就是說,格陵蘭島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一直是丹麥的領地了。與格陵蘭島巨大的陸地面積形成對比的是丹麥在歐洲的國土面積卻是非常的小,格陵蘭島的面積足足有二百多萬平方公里,幾乎可以說是丹麥在歐洲內部的國土的1/5了。
而格陵蘭島除了地區的面積非常的大之外,格陵蘭島上面的自然資源也非常值得一提。在島上有著非常多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官方資料顯示,僅在島的東北部分就已經有310億桶以上的石油儲備。在格陵蘭島上面還有著非常豐富的金屬礦,除了日常看到的銅礦、鐵礦以外,在1989年,在島上面還發現了巨大的金礦。
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其實完全可以滿足格陵蘭島經濟發展的要求,給予了格陵蘭島自治的能力。然而就是這樣資源豐富的島嶼,島上居民卻遲遲沒有和其它地方一樣完全獨立出丹麥,這其中最大的一點原因就是:這些資源看似誘人,事實上卻完全不可以進行開採,所以格陵蘭島的經濟無法得到發展,那麼獨立一說便有點空洞了。
就以格陵蘭島日常的經濟為例,每年格陵蘭島的財政是呈現赤字的,而且完全是一個巨大的無底洞。對於當地居民來說,能夠保證自己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都有一定的難度,而一個島連自己的人民都沒有辦法養活,那麼怎麼樣維持這個體系的正常運轉呢?更何況丹麥政府每年都會給格陵蘭島近乎6億美元的巨大投資來保證格陵蘭島繼續執行,因此,離開丹麥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如今,丹麥為了保證國內和格陵蘭島的統一,給予了格陵蘭島高度的自治權力。1979年開始,格陵蘭島建立了一個自治政府,為了穩定格陵蘭島的現狀,當時的丹麥要求格陵蘭島的自治政府有著極大的自由權,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章程來管理格陵蘭島內部的事務,而且丹麥也幾乎不會進行干預,除非那些與丹麥王國有關的才可以由丹麥的司法部門裁定。所以,在真實意義上,至今還沒有人能統治下來這塊地盤。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格陵蘭是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80%都被冰雪覆蓋。「格陵蘭」在丹麥語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麥王國框架內的自治國,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
格陵蘭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經受了經濟緊縮,但1993年以來,經濟開始復甦。格陵蘭自治政府自1980年來一直採取緊縮財政政策並有效保證了盈餘的公共預算和較低的通貨膨脹。
自1990年島內最後的鉛礦和鋅礦的關閉以來,格陵蘭的外貿一直處於赤字狀態,儘管格陵蘭已經重新開始對烴和礦物的勘探活動,要正式投產仍需要數年時間,估計格陵蘭西北部和東北部的油藏量相當驚人,有將近500億桶的石油與天然氣。另外,在南部納赫薩克市附近的高原,發現了可能世界蘊藏量最大稀土金屬礦床。
現在該島的經濟嚴重依賴於漁業和漁產品出口,佔出口值的80%以上,捕蝦業是最大的支柱產業,亦有綿羊的牧業發展,但飼料大多由國外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