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由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派系破壞了美國大使館的外圍地區。(圖片來源: US EMBASSY IN IRAQ/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月9日訊】(法廣RFI)1月3日美國無人機炸死伊朗強勢軍頭蘇萊曼尼5天來,全球圍繞美伊危機形成了促戰與促和兩派,促和者言之鑿鑿如法國,倡戰者工於心計並不直言。但在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遭到伊朗攻擊後,美國和伊朗兩個當事國你一拳我一耳光之後,似乎並不戀戰,卻都表示尚無再升級動武之意。
作為美國的主要戰略防範目標,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伊危機時親臨敘利亞,而中國官方謹言慎行。原因首先在於:雖然伊朗官方充分展示充滿民族和宗教狂熱感情的國民悼念活動,展示伊朗人湧上街頭高喊「美國去死!」但對外卻有另一套話語體系。
據報導:北京時間1月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伊朗外長通話時,伊朗方面已經就此次衝突向聯合國秘書長致函,希望中方能為防止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發揮重要作用。伊朗對美國強硬回擊的同時也表示,如果美國取消經濟制裁併保證其利益,伊朗將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並重返核協議。從德黑蘭的表述中,北京自然掂得出輕重緩急。
其次,即便美國下決心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中國也未必能「漁翁得利」。中國和伊朗貿易往來頻繁,中國是伊朗石油最大的進口國。一帶一路戰略也需要穩定的中東局勢,一旦美伊衝突加劇,中國在伊朗的大手筆投資將無法收回,甚至連在整個中東的北京藍圖也會化為泡影。
眾所周知,9.11事件曾經成為美國政府對華態度的轉折點,使得中國贏得之後一二十年的黃金髮展時期。這雖然仍是中國國內一些謀士最美的中國夢,但主要通過社交網路上躍躍欲試幸災樂禍言論得以表現。《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中美不應該急於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受到了普遍注意。
真正指出美伊危機升級會讓誰得利的?主要還是來自國際媒體的評論。比如《印度斯坦時報》1月3日的一篇署名文章擔憂,伊朗問題可能會導致川普(特朗普)政府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無法真正實施,從而為中國留下空間,緩解了中國的壓力。
日本《外交官》網站1月4日一篇題為「美伊(朗)衝突對川普總統的亞洲政策意味著什麼?」的文章說,蘇萊曼尼的死亡令外界關注川普政府是否會將注意力從亞洲、從中美競爭中移開,轉向中東。如何平衡美國在中東和亞太利益的需求是美國歷屆總統都要面對的兩難困境。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在包括中東在內地區擁有全球利益,但亞洲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其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也不斷擴大。
香港《經濟日報》1月7日擔憂:美國此次斬殺行動或讓美國進一步陷入中東困境,無暇真正實施其印太戰略,從而緩解中國的壓力,並將伊朗進一步推向中國。
隨著美國國內對川普伊朗政策的擔憂,「中國元素」也成為美國反對黨和智庫人員批評的理據之一。美國前副總統拜登週二說:「俄羅斯和中國正暗自慶幸美國可能再次陷入中東另一場重大衝突。他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追求自己的利益,開拓自己的勢力範圍。沒有美國在人權、濫用貿易手段或干涉其他國家民主上挑戰他們,因為我們正忙著對付伊朗。」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負責人葛萊儀(Bonnie Glaser)也認為,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對美國為美中競爭所作的努力來說肯定是沈重打擊。
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卡普蘭(Robert D.Kaplan)更警告,美國對伊朗發起戰爭,將會把這國家進一步推到中國手裡,強調美國在中東的對手不是伊朗,而是中國。
據美國之音報導:有關中國是否在美伊緊張關係中受益的問題,一位國務院高級官員星期二(1月7日)說,「很難量化評估中東穩定的最大受益者是誰,不過,中國排在這個名單的最前列」。
實際上,儘管有輿論擔憂,美國國會並未因伊朗因素而轉移對中國的警惕,美國國會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星期三(1月8日)發布年度報告,要求就侵犯人權問題制裁中國,要求美國政府為其官員、包括那些參與貿易談判的官員提出一套談話要點,將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跟美國和中國的利益持之以恆地聯繫起來。
前一天2020年1月7日,美國政府還推出全世界第一份「人工智慧準則」,聲稱將在世界上領導潮流,確保自由、人權、民主等價值。要求:除了在美國國內推廣人工智慧,也將在國際上對抗極權國家利用人工智慧壓迫本國人民,也要推廣美國價值觀。強調西方國家必須要領導下一代技術的發展,確保技術的突破發生在美國與西方國家。
這份人工智慧準則將有60天的公眾評論期,之後白宮將會公布實施大綱。無疑,這仍然是針對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