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學生在九龍商場演奏《願榮光歸於香港》(MOHD RASFA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0月12日訊】香港社會和市民一向以擁有現代的公正法治而自豪,法治也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城市經濟體能夠得到國際和中國投資者青睞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經過四個月的抗議運動,這個城市已經倍感疲憊,這裡的市民也非常沮喪。任何清醒的人都認識到,那個以嚴明法治而聞名於世的香港似乎已經成為昨天的回憶,現在的香港社會正充斥著混亂和暴力,恢復法治將是一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
人們顯然對嚴重暴力產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解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種種暴力已經重創香港,許多潛在的投資者正在望而卻步,一些已經在香港有投資的人也開始退出香港和考慮如何退出。這種狀況繼續發展下去,會形成示威者和政府雙輸的局面,不僅使得香港這顆昔日的東方明珠變得暗淡無光,中央政府還有可能會以此為理由,對香港進行更多的干涉,從而引起更激烈的反抗。
很多人也許會指責示威者中的年輕的「勇武派」,同時指責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議者們拒絕與「勇武派」割席,從而助長了「勇武派」日益激烈的暴力行為。但是如果我們溯本求源,不難看到這樣的指責並不公正客觀。6月9日的第一次百萬人示威是平和的,但是政府卻拒絕聽取民眾的聲音,堅持要利用以不公正手段獲取的立法會的多數席位強行審議和通過「送中條例」。
特區政府及其背後的中央政府的傲慢導致了學生和民眾包圍立法會進行抗議,他們希望以此來阻止立法會對修法草案進行二讀。香港警方前往鎮壓,除了採用胡椒粉噴射器、警棍、警盾等常規執法器具之外,在香港史無前例的使用了橡膠彈、布袋彈和催淚彈對人群射擊,驅散示威者。事後,警方和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了用詞強烈的電視講話,多次以「暴動」將民眾抗議和警民衝突定性。
警察的過度使用武力直接導致了抗議活動開始脫離「和理非」軌道,激進的抗議者採取通過更加暴烈的舉動來發泄自己的絕望和憤怒,即使林鄭月娥在暴力衝突發生以後採用暫停審議「送中條例」的妥協策略也無法贏回香港市民的信任。憤怒的示威者開始無視警察的警告,他們的要求也從「撤回送中條例」這項主要訴求不斷增加,香港進入一個政府和示威者對峙的惡性循環。
示威方面暴力衝擊的目標最先是那些象徵政府權威的機構,如香港立法會和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他們並沒有衝擊商鋪和反對示威活動的個人。7月21日元朗地區白衣暴徒凶狠地毆打示威後回家的民眾和乘坐地鐵的無辜市民的事件是香港暴力事件進一步升級的另一個關鍵節點,警察處理該事件的方式令香港市民認為警察和黑社會進行勾結,用這樣一種下流的方式對付示威者。
暴力的雪球越滾越大,勇武派攻擊的目標也逐建擴大,最先是圍攻用過度武力鎮壓示威的警察局,隨後則是背後有政府的支持縱容出面攻擊示威者的北角福建幫,再後來矛頭又指向在衝突中關閉車站幫助警察抓捕示威者的地鐵車站,後來又有那些支持警察的商家店舖。以至於形成現在這樣一種全城開花,處處冒煙的暴力場面。
假如時間可以倒轉,中央政府不指使林鄭月娥提出修訂《逃犯條例》,挑戰一國兩制底線;假如在一百萬市民和平大遊行之後,政府方面迅速妥協而不是力推在立法會二讀通過;假如在警察第一次過度使用武力之後,他們採納社會各界要求,成立一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假如政府和警察公正處理元朗白衣人和北角福建幫毆打示威民眾事件,今天的許多暴力事件都有可能不會發生。
香港的法治已經遭到嚴重破壞,而破壞法治的始作俑者就是政府,他們將自己置於法律之上。要想恢復香港法治,政府應該採取主動,至少需要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調查事件的起因、市民對警察濫用武力的指控、當然也應該調查干涉香港地方事務的所有外部力量,包括中聯辦和港澳辦是否有違反一國兩制原則的濫權行為,這一調查符合一國兩制,沒有反對的理由。
香港激進的年輕人應該冷靜下來,要認識到在共產黨的統治下爭取自由和維護法治是一項艱鉅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希望他們能夠考慮到香港市民的感受,在社會互動中爭取反對極權和保障自由法治的最大公約數,準備長期奮鬥。在這個奮鬥的過程中既要有堅定的立場和勇氣,也需要講究鬥爭策略。一步一步地保護香港的自由和法治,一步一步地爭取各項民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