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9月16日訊】經濟商業週期,有時候被稱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大多數教科書中都認為是不好的現象。
其實不然。經濟週期,應該是一個褒義詞。
提高一個層次來看,經濟的自然週期性波動(包括衰退)利大於弊。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來自個體的勇敢試錯,這種試錯得到金融體系的支持,呈現為金融現象。既然是試錯,就會犯錯,商業週期是犯錯被糾正的宏觀現象。當市場經濟能夠不受干預地運行、個人能夠盡全力創新的時候,商業週期自然產生。它與市場經濟創造發展的能力,是一體兩面,無法分拆。
換言之,商業週期的前提,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的、不受(過多)干預的運行;相反,如果有人對市場與經濟運行施加強大的干預,商業週期自然不會正常呈現。
2012年之前,你如果用產能週期或者庫存週期來分析中國經濟,準確率可以輕鬆擊敗新財富宏觀首席。2012年之後,庫存週期不再神奇,效力日減,尤其2015年之後至今日,略近於無,其貢獻的分析價值與帶來的邏輯紊亂,差不多在同一個層級上。
2012年尤其是2015年之後,生產物價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之間的關係被破壞,表徵中國經濟週期的逐步死亡。
(網路圖片)
何也?干預太多。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與棚改貨幣化、消滅有效產能的去產能政策、金融創新與去槓桿、PPI的飆升與回落、貿易戰的打打停停……四面八方之下,中國的美林時鐘整成了電風扇,哪裡去尋找健康的商業週期?「新週期」的鼓吹者自然也就成了小丑。
傳說中的美林經濟週期時鐘(網路圖片)
既然連正常的經濟週期都沒了,就不要奢談「三季度見底」、「四季度見底」之類的謬論——有週期才能有明確、乾淨的底部,連週期都沒有,哪裡來的底部?在那麼多(強力、錯誤)的干預之下,資源配置的錯誤一直被保持,能夠產生的只能是抽搐般地政策刺激、進一步的紊亂與隨後的長期下行壓力。
大家愛談的「人生發財靠康波」,也都散了吧。
(附記:康波,其實就是一種經濟週期理論,提出這個理論的是俄國的經濟學家,叫做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康波週期也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德拉認為,我們就像一隻從鞋子上面爬過去的螞蟻一樣置身於茫茫世界之中,人們也會由於自身的渺小而無法認清廬山真面目。1926年,康德拉基耶夫在德國的社會經濟學文獻中發表了自己的研究報告,他基於對資本主義經濟的行為,確信自己發現了經濟是以極低的頻率震盪的波長超過了50年,這個理論是諸多著名經濟學家提出的經濟週期理論中最長的一種,一個循環是60多年一次!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