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運動可修正肥胖基因的表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肥胖遺傳率可達到40%至70%,顯然基因也是致胖重要原因。不過,台大公衛學院今日發表研究指出,發現特定運動可修正肥胖基因的表現,其中,又以慢跑效果最佳,抗胖最有利,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上。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郭柏秀說明,有些人怎麼吃都不會胖,有些人則是吃一樣的東西也容易胖,主要問題可能與肥胖體質有關,若與生俱來有較多的肥胖基因,相對發胖機會高,現已發現超過200個肥胖基因,但不是帶有相關基因就會胖,而是與基因協作的過程相關。
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林菀俞表示,研究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中1萬8424名30至70歲成年人全基因體定型資料,搭配由研究人員訪談並記錄的健康相關資訊問卷,再為每位民眾計算出一個基因風險分數,並以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圍、臀圍、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標與多種運動的影響進行分析。
林菀俞指出,研究結果發現,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的基因風險分數,無運動習慣者的BMI平均會增加3.13、體脂肪增加5.09%、腰圍增加7.96公分、臀圍增加5.84公分,反觀有運動者增幅較少,尤其慢跑。
林菀俞指出,研究結果發現的意義代表運動有助於修正肥胖基因的表現,並以慢跑效果最佳,強調慢跑是一項全身性的鍛鍊,慢跑過程中需要手臂搖擺、腿部與足部跑步前進,肩膀與腹部也要參與動作,同時也是一項連續性的活動。不過,除了慢跑以外,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國標舞也均有弱化肥胖基因的效果。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則提到,目前認知肥胖除了與基因有關外,也與生活型態高度相關,因此該研究若可納入飲食、疾病、藥物等其他影響因子,可能會更清楚。
黃國晉提到,建議可一週5次、每次30分鐘運動,進行到有點喘但與對方講話還算清楚的程度即可,而有些肥胖者有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醒可與家庭醫師或心血管相關科別的醫師討論運動處方,不要做太劇烈、可先做低衝擊性的運動,例如以健走、散步等方式取代慢跑。
原標題:不怕胖!台大研究發現減肥最有效的運動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