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7月27日訊】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為建設公路、鐵路和港口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而設計的最具雄心的項目。然而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僅將「一帶一路」建設資金的三分之一用於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將三分之二的資金用於能源項目。
分析人士說,德國柏林的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MERICS)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正在建設能源設施,旨在將過剩的工業產能轉移到近24個不同的國家。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在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報告中表示:「中國最初對能源項目的關注,為下一階段的「一帶一路」建設創造了先決條件,即產業集群和新的以中國為本的國家供應鏈。」
部分中國工廠已遷往越南和其它東南亞地區,原因是需求萎縮,以及新的環保法規使得許多中國工廠無法繼續使用舊機器。中國竭盡所能讓受益國相信,它熱衷於幫助這些國家發展公路、鐵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因此,預計工業產能不會大規模遷移。
中國的目標
在不同國家轉移產業和生產產品,將使中國能夠擺脫川普(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征的關稅的上調。高關稅已經重挫了中國許多出口導向型產業。這些工業部門目前正在尋找不受美國高關稅影響的替代目的地。
還有其它與國內經濟相關的原因促使中國工業向其它國家轉移。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希爾曼(Jonathan Hillman)表示:「一帶一路本應為一些過剩產能提供一條路,但它也可能讓中國臃腫的國有企業推遲了急需的裁員。」
全美亞洲研究所(NBR)負責貿易、經濟和能源事務的項目經理阿什莉•約翰遜(Ashley Johnson)表示,許多「一帶一路」項目「更傾向於中國的增長,而不是項目所在國的增長」。
她表示:「這些項目通常由中國公司建造,允許使用鋼鐵等剩餘材料,並能夠利用自己的產品,如太陽能電池板,這些產品同樣壟斷了全球市場。」
約翰遜說,中國能夠成功地在海外推廣這些項目,部分原因是仍有10億人無電可用,他們的巨大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因為涉及環境風險,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無法為煤炭項目找到資金支持。
她還表示:「中國正在填補許多開發銀行無法填補的融資缺口,就化石燃料項目而言,它們也不會提供支持。無論是直接用於能源還是更廣泛的互聯互通項目,中國都在幫助這些國家滿足短期需求,因而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
經濟邏輯
面對不斷放緩的國內經濟和來自美國的貿易挑戰,中國正專注於短期內能夠完成的項目,以及那些有望帶來良好投資回報的項目。電力項目比公路、鐵路和港口等長期項目更能滿足這些需求。
希爾曼表示:「能源項目可能頗具吸引力,因為與公路和鐵路相比,它們為收回投資成本提供了更多選擇。」
他還說:「但是他們面臨許多相同的挑戰,包括延期和成本超支,而且他們還可能面臨更多的環境挑戰。」
約翰遜說,中國也在試圖通過這些項目加強自己的能源安全。通過投資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終端,以及在鄰國發電,「來確保能源和電力供應的多樣化」。
中國除了在汽車上使用電池外,還一直提倡以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為基礎,進行綠色發展。但根據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說法,在談到其它國家的「一帶一路」項目時,中國政府的想法卻是不同的。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表示:「中國鼓勵本國能源企業在海外尋求合同,而不必要優先考慮任何部門。中國政府既沒有領導一場‘綠色’革命,也沒有推動化石燃料的復興,而是兩者兼顧。」
報告還發現,中國的能源項目分布廣闊。拉丁美洲在完成投資的數量上領先於其它地區,其中主要是在可再生能源和輸電方面。東南亞擁有最多的項目,其中大多是火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