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何謂毒藥?難以想像的真相(組圖)

作者:鄧正梁 發表:2019-07-26 22: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所謂是藥三分毒,藥都有其偏性。
所謂是藥三分毒,藥都有其偏性,一定要慎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秦漢之前,中國人將一切藥物都稱為毒藥,這令人難以想像。

《周禮・天官》說:「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說:「毒藥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黃帝內經》說:「治宜毒藥攻其內也。」對於神農嘗百草,西漢《淮南子・修務訓》說:「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蛖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墝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如果神農一天嘗了70種毒草,如:曼陀羅、烏頭等,那他還能活嗎?

所謂是藥三分毒,藥都有其偏性,正因其偏性方能治病,如伐木用其刃薄,鑽孔取其椎尖,火烹用其烈焰,水浴柔而無形。人患病是因身體出了偏差,以藥物之偏糾正體質之偏,即所謂以毒攻毒的目的,為的是要恢復人體陰陽平衡,平則為福,疾病退矣!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者,以氣味之有偏也。蓋氣味之正者,穀食之屬是也,所以養人之正氣。氣味之偏者,藥餌之屬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氣。」

古人治病,首用砭石、灸焫、九針、按蹻、祝由,不得已而用藥物,用則不避猛烈。
古人治病,首用砭石、灸焫、九針、按蹻、祝由,不得已而用藥物,用則不避猛烈。(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人治病,首用砭石、灸焫、九針、按蹻、祝由,不得已而用藥物,用則不避猛烈。《黃帝內經》中提到:「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這裡提出,西方之人,體質剛強,營養很好,有很好的體魄,不容易生病,但是一旦生病,就比較嚴重,針灸、按摩已無濟於事,必須用攻伐之劑以肅其內,於是西方人發現了許多「毒藥」。

自古以來,用藥治病正是糾其偏,所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

藥皆有其偏性,若藥病相投,巴豆、砒石無妨;但若藥病不投,人參、甘草皆可殺人。如:麻黃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若是外感風寒,惡寒無汗、頭身疼痛等表實證,使用麻黃,藥到病除;若沒有病,拿麻黃當飲料喝,弄不好會大汗亡陽,無事搞出病。因此藥不可亂吃,藥物皆有其偏性。

来源:看中國週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