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對中醫在大陸的發展帶來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西醫結合是中國大陸的一項醫療方針,最早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由毛澤東提出來的。據《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記載:毛澤東說他既沒有看過中藥書,自己也不信中醫,不吃中藥。也就是說他根本不懂中醫,卻提出來一個中西醫結合的政策,只能說這是共產黨眾多的拍腦門決議中的一個。我不能猜測毛澤東搞中西醫結合的動機是什麼,但是卻對中醫在大陸的發展帶來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現在的中國大陸,中醫看似很繁榮。中醫學院畢業人數一再增多,我十幾年前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我們一屆才一百五十多人,現在一屆研究生都達到了六七百人甚至更多。中醫院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最大的中醫院床位數都已經近3000張了。可是在中西醫結合這種方針的指導下,中醫卻越來越走下坡路了。中醫院裡面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西醫學的知識,一個學西醫的反而可以在中醫院裡幹得很好。因為老師大部分都是用西醫看病,所以中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不會用中醫看病,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在臨床也帶教學生,有時和他們聊天。他們中居然有很多人不相信中醫,很多人報考中醫學院都不是本意,或者是被調劑到中醫的。而且他們大部分人沒有中醫的思維,看病都是從西醫角度出發。所謂中西醫結合都被結合到西醫那裡去了。
試舉幾個臨床常見的情況。
一、炎症,必用寒涼藥。一看咽炎,嗓子都紅了,或者還伴有發熱,黃芩、石膏、板藍根、大青葉等就開上了。其實炎症發熱是現象,本質不一定是有熱,要不張仲景用熱藥治療熱病怎麼解釋呢?傷寒論裡面有麻黃湯、桂枝湯來治療發熱病,不都是用的熱藥嗎。這類疾病本質都是有寒,中醫以熱治寒,所以能治好病。當然炎症也有實熱造成的,必須用寒涼藥物才行。
二、腦梗塞必須活血,只要病人影像診斷有腦梗死,燈盞花、三七、川芎、當歸等藥必用。血管都堵住了,還不活血嗎?甚至有人為了預防腦梗死,長期服用活血化瘀藥,但並沒有防住。中醫的瘀血非西醫的血管堵塞,這是兩種醫學體系的東西,不可混淆。臨床遇到好多腦梗死病人辯證屬於氣虛、血虛或痰濕等,單純血瘀的比例不多。
三、高血壓就用鎮肝熄風湯。高血壓是西醫的病名,用之指導中醫開藥本身就不靠譜。而且高血壓也未必都是肝陽上亢,好多高血壓病人都是元氣虛,經絡不通所致。
四、還有的把中醫的藏像和西醫的臟腑搞混,所以把心衰定為心的陽氣虧虛,動則應用附子、桂枝;一說到胃炎的治療就健脾養胃;談到前列腺肥大,就用軟堅散結;講到腎功能衰竭就認為腎氣虧虛;咳嗽咳痰馬上清肺化痰,殊不知《黃帝內經・咳論》明確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中醫的臟腑更多的是一種功能單位,不僅僅是實體解剖的臟腑。記得有一本書記載了一個並非虛構的笑話:北京一位資歷較高的中醫,在得知找他看肝病的一個患者脾已切除時,就連連擺手、不予治療。他認為自己是很有道理的:仲景曰「見肝之病當先實脾」,脾臟即已全切,叫我如何治療?這就是搞混了中醫的藏象和西醫的臟腑導致的。
五、還有的醫生以中藥藥理學來指導開藥,看到反酸燒心的,先寫上海螵蛸、瓦愣子、蛤殼等制酸止痛中藥;一聽說有病毒感染的,肯定用上板藍根、大青葉等抗病毒藥;病人如果有肝功能損害的,五味子、白芍、垂盆草這些保肝藥是不能少的。這些都是把中藥當西藥來用了。大家知道,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的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醫藥學領域的偉大成就。但其實青蒿素和中醫沒有太大的關係,青蒿素沒有明確四氣五味,用藥也不講辯證論治,嚴格的說屬於西藥。如果硬要扯上點關係,那就是她在發明過程中從中醫書中獲得了靈感。
我不是反對西醫,中西醫各有所長,比如重大車禍後患者肢體或內臟受損,中醫就沒有什麼好辦法,西醫的手術就可能會救患者一命。我是說如果要做中醫就必須有中醫的思維,不能用西醫的思維來指導中醫的臨床。中醫和西醫是科學發展的不同道路,是神農氏、黃帝等這些半神傳給人的珍貴文化遺產,從本質上是不能結合的。所謂中醫現代化、中醫科學化帶來的是中醫的逐漸消亡。如果真要結合,那就像清末民初的中醫匯通派如張錫純所採取的方法——衷中參西,必須以中醫為主體,用中醫的理論對西醫、西藥重新歸納。
中醫必須用中醫思維來思考,才叫中醫,才能達到很好的療效。因為中醫思維的喪失,中醫療效普遍很低,許多人對中醫逐漸失去了信心。但是最近隨著傳統文化熱的興起,中醫在民間如火如荼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中醫。中醫在大陸的再次興起為時不遠了。
作者簡介:肖川為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學碩士畢業,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有十幾年中醫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