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爾漢.卡裡米.納賽裡(圖片來源:Merhan Karimi Nasseri /CC BY-SA 3.0/維基百科 )
【看中國2019年6月23日訊】1943年出生在伊朗的邁爾漢.卡裡米.納賽裡,1973年前往英國讀書,隨後因為一系列原因開始流亡生活,他在1981年獲得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發放的難民身份。由於獲得相關文件,他可以在歐洲國家申請成為公民,打算餘生要在英國定居,不料從巴黎前往倫敦的時候,遺失相關文件與護照,最後在機場一住就住了18年,直到2006年他因病住院,才終於結束不穩定的日子。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納賽裡的父親是伊朗人,是一名物理學家,其母親據說是一名蘇格蘭人,是一名護士。父母在公司認識,非婚生下納賽裡,之後由其父親撫養。
1972年,其父親去世,家族成員向他坦承他是非婚子的事實。因為家族不再接納他,1973年9月,他至英國留學,就讀布拉德福德大學,攻讀一個3年課程,主修南斯拉夫經濟。1974年,他回到伊朗,參與反對伊朗巴列維國王的政治運動。
據邁爾漢的說法,他在1977年,因為參與示威,被伊朗政府驅逐,成為政治難民。他曾向數個國家申請政治庇護,最後在比利時獲得聯合國難民署簽發的難民簽證,此後在歐洲數個國家來回居住。但是他的說法一直存在爭議。
他聲稱他的母親是英國人,但是沒有文件可以證明。在1986年,他決定到英國居住。
1988年,在旅途中,他遺失了他的皮箱,裡頭有他所有的身份證件。他在戴高樂機場轉機,搭上往倫敦的班機,但在英國入境時,因為沒有任何合法證件而遣返法國戴高樂機場。
回到戴高樂機場的時候,起初,他遭到逮捕訊問。因為他入境機場的時候是合法的,而且沒有辦法把他遣送到其他國家,法國海關釋放了他,但他也不能入境法國。他從此居住在戴高樂機場的第一航廈中,在一排紅色椅子上睡覺,在機場廁所盥洗,在機場餐廳吃飯。
這一住就是將近18年。在機場中,邁爾漢仰賴來往旅客的資助,成為戴高樂機場的一項景點。機場商家對他提供特別的照顧,往來旅客常與他照相,簽名留念。機場人員也特別不去幹擾他的生活,但是長時期在機場居留,也讓他出現心理疾病的狀況
1992年,一名法國人權律師Christian Bourgue,受理他的案子。法國法庭判決,機場不能強制驅離他,但是法庭也無法給他入境法國的許可。律師希望可以得到比利時簽發的身份證明,讓他可以離開戴高樂機場。1995年,比利時當局同意以難民身份讓他入境,條件是,他必須在社工的監護下,居住在比利時。邁爾漢希望能夠到英國去,拒絕了這項提議。
2006年7月,邁爾漢因為健康問題送醫治療,離開了戴高樂機場。2007年1月,他接受法國紅十字會的安排,到機場旁邊的過境旅館中暫居。5月,進入Emmaus體系下的社會庇護機構,接受他們的照顧。
在滯留機場的18年中,納賽裡會把隨身行李放在身邊。他花費大量時間閱讀,研究經濟學,還寫下1000多頁篇幅的日記。
2008年,他來到巴黎郊區的一處庇護所,終於過上穩定的生活,還通過出版的自傳賺了些錢。
他的神奇故事在2004年還被拍成了知名電影《航站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