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名秀,字文叔。(網絡圖片)
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名秀,字文叔,是高祖劉邦的第九代孫。其父劉欽起初為濟陽縣令,劉秀出生時有紅光照在室中。劉欽對此感到驚奇,便叫卜者王長來占卜吉凶。王長避開左右的人說:「此徵兆吉祥而不可以言傳。」這一年在濟陽縣邊界處長出祥瑞的禾苗,一根莖上生出九顆穗,因此就給光武帝起名字叫劉秀。劉秀後來以其卓越的才能再次統一了天下,使得漢室復興。因其建立的漢朝定都洛陽,所以史家稱之為「東漢」,也稱「後漢」。
風化最美 儒學最盛
劉秀喜好儒學、崇尚氣節。史書載,朝廷議事結束以後,他經常與文武大臣一起講論儒學經典裡的道理,直到半夜才睡覺。皇太子劉莊見他勤苦勞累從不懈怠,勸諫他重視健康、保養精神:「您有大禹和商湯一樣的賢明,卻沒有黃帝和老子養性的福氣,願您能保養精神,悠閒自得,求得安寧。」他說:「我自己很樂意幹這些事,不認為是疲勞。」
為了推廣儒家學說,劉秀下令在洛陽修建太學,設立五經博士,恢復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之學。他還常到太學巡視和學生交談。在他的提倡下,許多郡縣都興辦學校,民間也出現很多私學。劉秀在巡幸魯地時,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後來又封孔子後裔孔志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劉秀大興儒學之舉,使東漢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倡導儒學的劉秀也不輕言兵事。有一次,有人上書建議趁匈奴內部分裂而又遭到嚴重災荒的機會,用幾年的時間一舉消滅匈奴,他堅決地否定了這個建議。
在劉秀的勵精圖治下,飽受戰亂破壞的社會經濟很快得到了恢復,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劉氏漢家天下得以完全恢復、發展和中興,社會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史稱「建武盛世」。
天下富庶,但作為明君,劉秀卻從不恣意放縱,追求奢華,後宮也只有皇后、貴人有爵秩。他不喜飲酒,不喜聽音樂,手不持珠玉,甚至還下令官員不要接受郡、國奉獻的珍饈美味。他亦叮囑手下,預建陵墓的地面不要太大不要起高墳,低窪處只要做到不積水就可以了,而且不要隨葬珠寶。
愛才大度 從諫如流
一位賢士太原人周黨,他應召來會見光武帝,不行君臣禮節,聲稱自己的志趣是鄉居歸隱。
在場的范升對光武帝說:「周黨這號人,文不能著書立說,武不會行軍打仗,憑一點虛名,朝見時,竟然不行君臣大禮,像什麼話!我要跟他比試比試:天文地理,人事政治,輸了我受罰;他輸呢,可見是故作姿態、沽名釣譽,應該治他『大不敬』的罪!」
光武帝說:「自古到今總有不願受拘束的人。伯夷、叔齊不吃周朝的小米,太原周黨不領我的俸祿,人各有志嘛!送他四十匹絹,讓他回家去吧。」
另一位賢士嚴光,字子陵,早年曾和劉秀一起讀書,很受尊敬。劉秀當了皇帝,到處打聽他的下落,後來為他畫了像,才在齊國找到他。
光武帝多次禮請嚴光,他到了洛陽後,光武帝想拜他為諫議大夫,他不肯接受,寧願回到浙西富春山中耕田釣魚。現存名勝子陵灘的釣魚臺,據說就是當年他釣魚的地方。
睢陽縣令任延升任為武威太守。光武帝在接見他時,勸他道:「好好聽長官的話,別把名譽搞壞了。」
任延聽後大不以為然,說道:「古人說過,忠臣不謀私利,為己謀利的不是忠臣。做事遵循正道,奉公守法是臣子的原則。跟著長官隨聲附和絕不是國家的幸事!陛下教我『好好聽長官的話』,我不敢苟同!」
光武帝聽了,先是一楞,想了一會兒,不覺肅然!連聲讚嘆:「你說得對,說得好!請按你的意思做吧!」
治理天下 以柔施政
光武帝雖然成就了大業,卻謹慎小心地處事,如同沒有成就大業一樣,所以能明智謹慎地處置政體,總攬政權朝政,審時度勢,權衡能力,行為沒有失誤的事。
一次,光武帝到達章陵。修理園廟,在舊宅中祭祀,觀看田間廬舍,設置酒宴作樂,賞賜眾人。適時有宗室的上一輩的婦人藉著喝酒暢快高興,互相說道:「文叔小時候就謹厚忠信,不跟旁人應酬,僅僅以坦誠柔和待人罷了。今天竟然能當上皇帝!」光武帝聽到這話,大笑說:「我治理天下,也要用柔和的方法來施行政教。」同年有五隻鳳凰出現在穎川郡的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