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已經喊出了再降低企業稅費和社保負擔2萬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4月9日訊】2019年中國已經喊出了再降低企業稅費和社保負擔2萬億,主要舉措就是,4月1日起降低部分行業增值稅率: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為9%,而在4月4日《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對外發布,其中規定,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率可以從目前普遍的20%,降低到16%,方案將於5月1日實施,這一舉措,有望在今年為企業減負3000億元。
稅收是收入,減稅也就意味著,政府收入將下降,而政府本身是不直接產生財富的,所以們要想補上這一塊資金缺口,只有3條路:
一是壓縮不必要開支,在上個月已經喊出了政府要過緊日子的口號,財政部要求今年各部門一般性支出,必須要壓減5%,其實這個提法很多年前就有過,但是具體落實情況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今年好像有點不一樣,有個數據就可見一斑,數據顯示2019年的國考,也就是公務員招聘一共是14537人,這比2018年少了一半,是最近5年的最低值,減少公務員招聘,這也是明顯的壓縮支出的一種方式。
當然光省錢還是不夠的,解決資金缺口的第二條路就是借錢,最近地方債發行也是越來越多,比如北京就發行20億5年期的地方政府債券,而且還首次通過商業銀行櫃臺發行,票面利率為3.25%,百元起投,可隨時變現。據說發售現場相當火爆,9點多開賣,10點就被大爺大媽們給搶光了。估計大家是把這個東西當成餘額寶了,門檻只有100塊錢,流動性差不多,而且收入還免稅。
第三條路,就是地方政府去賺錢了,而現在唯一能賺錢的地方就是土地,趁著年後樓市升溫,土地市場也開始熱鬧了,一季度北京土地成交共收入583.5億元,溢價率達40%。合肥、重慶、杭州的土地溢價率分別為86%、22%和32%。合肥竟然還出了幾個地王,通過土地收入增加,來解決資金緊張的困局,不過這也僅限於地方,而增值稅大頭還是在上面,站在國家層面,是沒辦法賣地補充收入的。
這麼看,地方的日子可能還不會太難過,畢竟有土地收入可以補充,而國家級的政府部門,雖然不能賣地,但他們也有第三條路可走,那就是動用之前積攢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比如提高央企或者特定金融機構上繳利潤的比例。把長期沉澱的資金收回。
在經濟下行中,減稅釋放市場活力,無疑這是非常正確的一條路,供給側經濟改革的核心就是減稅,然後以量補價,靠把市場搞活,把經濟搞繁榮後,從而達到收入增加的目的。但是這必然會有個過程,那就是先苦後甜,當年里根的供給側改革,比我們困難的多,那時候美國最高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16%,里根是一邊加息壓通脹,一邊減稅刺激經濟,完全相反的政策手段,最終把美國經濟從嚴重的滯脹中拉了回來。我們現在起碼通脹還沒起來,貨幣政策還是可以用的,而財政政策才是供給側改革的主力。小政府大市場,讓市場來配置經濟資源,這才是市場經濟該有的樣子。
減稅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降下去的稅率,基本就是利潤,所以這2萬億,可以完全轉化成市場利潤,如果加上貨幣乘數,那麼可能帶來的好處會更多。我們已經看到一些企業在響應減稅的號召,把產成品的價格下調,比如手機,汽車最近都在紛紛降價,最後都是消費者得到實惠,刺激消費,從而帶動經濟活力。
中國的債務結構是,企業債現在已經是世界較高水平,屬於非常危險了,而居民槓桿率也到了50%,也基本加無可加,現在能加槓桿,能繼續負債的,只有政府部門,所以這塊還有潛力。另外,從地方債這個熱度來看,顯然現在的利率給高了,估計後面的利率會有所下降,如果都是搶購,實在是沒必要給那麼高的利率了,也許會降到3%,甚至更低。這也有利於引導市場利率下行。
至於賣地,我們覺得不是壞事,反而可能是個好事,這幾年房價高企,有金融上的原因,但說到底還是供需不匹配,我們擠牙膏式的土地政策,讓重點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房子供給太少。如果趁著減稅這個契機,地方政府多供土地,對於增加供給,緩解高房價來說,反而是個好消息,東西少了才會貴,東西越來越多,他肯定越來越便宜,這也是市場規律,所以我們不願意看到地王,但願意看到大量的土地供給。多供地總比少供地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