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中國、俄羅斯等國新型導彈,美國計畫開發太空對地作戰的新型雷射或粒子束導能武器。(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9年4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綜合報導)自美國國防部近日宣布在連發彈道導彈攔截洲際導彈的首次試驗中取得「里程碑」成功之後,為對抗中國、俄羅斯等國新型導彈,美國計畫開發太空對地作戰的新型雷射或粒子束導能武器(Directed-energy weapon),將在2023年進行測試。
據提供有關美國國防和國家安全軍事新聞網站「國防一號」(Defense One)報導,美國國防部近日宣稱,為應對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等國新型導彈,美國計畫明年將進行太空對地的新型雷射或粒子束導能武器系統的開發,以此在對手彈道導彈發射後瞬間內將其攔截擊毀,預計在2023年進行測試。
為此,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度預算中已經申請3.4億美金經費用以進行太空對地作戰的新型雷射或粒子束導能武器相關的2個科研項目,其中一項是用於雷射武器系統可行性研究,通過衛星裝備雷射武器系統針對彈道導彈發射時做出攔截反應,預計在半年內可完成這項研究。
另一項科研計畫則是:在對手發射彈道導彈時,從太空發射中性粒子束來攔截和擊毀導彈。這並非是美國首次嘗試粒子束武器,美國曾在1989年進行了太空發射中性粒子束試驗,結果顯示「尚算成功」。儘管如此,由於中性粒子束武器體積太大,因此將試驗性的武器轉變為實戰性的武器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
中性粒子束武器是利用高能強流加速器將粒子源產生的電子、質子和離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在磁場的作用下,將其匯聚成密集的束流,直接或去掉電荷後射向目標,依靠動能或其它方式摧毀目標,或讓目標失效。
上週,美國國防部表示,在目前的科學技術條件下,不但可以縮減太空粒子束武器的大小尺寸,而且能降低製造成本。現在在上兆瓦的能源、減少設備重量等技術難題方面,以及高精度控制命中率、粒子束運動軌跡修正調整等技術方面,仍然需要進一步突破。
3月25日,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部門發表一份聲明宣稱,美軍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導彈試驗場成功進行了一場「里程碑」的攔截導彈試驗。
美軍先從馬紹爾群島導彈試驗場發射一枚沒有彈頭的洲際導彈,射向美國本土。隨後在距離馬紹爾群島4000英里(約合6437.4公里)的南加州的範登堡空軍基地的兩個地下導彈發射井先後發射兩枚攔截導彈,最終成功擊毀洲際導彈。
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稱,第一枚攔截導彈的目的是擊毀飛行中的洲際導彈,第二枚攔截導彈是搜尋、防止洲際導彈碎片中具有殺傷力的飛行物,並將其擊毀。
美國空軍中將格裡夫斯(Samuel Greaves)在導彈防禦局聲明中稱:「這是陸基導彈首次成功齊射攔截一個運作複雜、模擬敵方威脅的目標洲際導彈,這是一項關鍵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試驗。」「試驗結果提供了可以將齊射攔截理念實際用於導彈防禦的一項證據。」
在2020財政年度國防預算報告中,美國國防部向國會申報94億美元預算用於導彈防禦項目,其中12億美元用於增添攔截導彈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