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名記者正緊盯著彭博社的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圖(圖片來源:DANIEL SORABJI/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3月23日訊】以前說過,美國要推動製造業回歸,首當其衝是推動美洲成為全球原油主產地,因為製造業的中心必然與全球能源的生產中心相複合。
亞洲、歐洲在二戰之後之所以逐漸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中心,主要源於美國大陸原油產量的不斷下滑,以及二戰後中東和俄羅斯成為全球原油的主產地。
受益於此,亞歐基礎設施建設獲得了有力支撐,並且推動美國的製造業不斷向亞歐轉移。
美國打破75年來對進口原油的依賴
今天,全球原油生產的格局又在飛速地變化。
2018年12月6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一組數據格外亮眼,標誌著美國75年來首次成為原油和成品淨出口國,打破了多年來對進口原油的依賴。
11月30日,美國原油日產量達到了1170萬桶,超越沙特、俄羅斯等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當周,美國原油和成品油淨出口量為21.1萬桶/天,原油出口則達到320萬桶/天,創歷史新高。
在2005年,美國原油和成品油淨進口處於峰值時,平均淨進口量超過1200萬桶/天,時至今日,美國原油已實現了75年來的首次淨出口。短短十幾年的時間,美國能源進出口格局開始了反轉劇情,這是幾任美國總統夢寐以求的能源獨立的目標。
到2019年2月15日,美國原油產量再傳捷報,達到了1200萬桶/天,原預計達到這一水平需要等到今年2季度或4季度,產量增速之快遠超預期。2月15日當周,美國原油出口也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67.7萬桶/天。
2016-17年全球石油日產量前十位的國家(萬桶/天。來源:BP)
國際能源署(IEA)在3月11日發布的報告中稱,預計OPEC原油產能到2024年將降低40萬桶/天,而美國到2021年將成為原油淨出口國;預計到2024年,美國的原油產能將佔據全球增量的70%,屆時其每天的原油出口量將達到900萬桶/天,超過俄羅斯,逼近沙特的水平。
過去數年,OPEC不斷進行減產控價,帶來的後果是美國的原油產量不斷擴張,以及美國油企市場分額的不斷增長。
川普(特朗普)種種行動的內在邏輯
看似風平浪靜之中,原油市場又在醞釀新的驚濤駭浪。
最近,川普對於這種美國原油廠商緩慢蠶食原油市場份額的方式開始顯得不耐煩。他的不耐煩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據美國媒體AXIOS報導,川普正在審視一項意在允許美國聯邦政府起訴OPEC控制石油價格的法案。該法案已經在上個月被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若再獲得川普的支持,則有機會破天荒地把OPEC拉到美國的法院起訴。
這項法案被命名為《禁止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該法案一旦通過,結局就會導致OPEC的解體,受此影響,其各個成員國無疑都會瘋狂地將自己的產能開到最高水平,從而致使油價暴跌並維持在更低的水平上。
對於這場石油戰爭,川普的手已經搭在了扳機上;但是否扣動扳機,卻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按目前由美國原油廠商逐漸蠶食原油市場份額的方式,主動權掌握在OPEC一方,需要OPEC持續進行控產挺價。與此同時,OPEC的閑置產能並不會退出市場而是儲存了起來,一旦原油價格上升到一定的水平,這些產能就會再次投入市場。所以,美國的原油廠商以這種方式擴張市場分額是低效率的,並不能摧毀產油國的石油生產產能。
而一旦川普扣動扳機,支持《禁止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包括OPEC在內的各個產油國,無疑將開啟慘烈的價格戰,爭奪國際市場分額,勝負的天平由什麼決定呢?
一方是各產油國的財政平衡所需要的原油價格。海灣智庫Camco年初發布的主要海灣產油國2018年預算平衡油價數據顯示:
卡達的預算平衡油價為每桶47.10美元;科威特為每桶48.10美元;阿聯酋為每桶71.50美元;阿曼為每桶77.10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為每桶87.90美元;巴林為每桶113美元。俄羅斯2018年的財政平衡油價約為66美元。至於伊朗、利比亞、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安哥拉等國的財政平衡油價就更高了。
另一方是美國的頁岩油,在美國二疊紀油田駐紮的國際原油大公司透露,即便油價跌至每桶30美元,依舊有利可圖,說明每桶30美元的油價是可以承受的。
僅從產油國的財政平衡油價與美國頁岩油主產區的可承受價格來看,一旦OPEC解體,似乎對美國的頁岩油廠商是有利的。
因為低油價會導致部分產油國的財政破產,通脹加速惡化,而一旦通脹惡化,匱乏的投資和社會混亂就會破壞石油產能,導致產量不斷下滑,這些退出市場的產能短期內也將難以恢復。
這一點從2013年之後的委內瑞拉就可以得到證明,長期的惡性通脹讓委內瑞拉的石油產能銳減了60%以上,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的破壞。未來,委內瑞拉若沒有大量的投資,在短期內很難恢復產能。
美國的終極目標是:重樹製造業大旗
看起來這是一場一邊倒的石油戰爭,但美國的頁岩油也並不是必勝的局勢。根源在於,要讓部分產油國落入委內瑞拉的境地,與各國的經濟局勢和政治局勢有關。
我們知道,2014年油價暴跌之後,委內瑞拉立即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通脹暴漲導致社會動盪不斷加劇,資本不斷出逃,造成原油產量銳減。今天有哪些產油國會陷入當初委內瑞拉的境地?
伊朗、俄羅斯、奈及利亞、安哥拉甚至沙特、伊拉克等國落入這樣的境地,川普自然眉開眼笑,因為這便意味著亞非大量的石油產能將逐漸退出國際市場而且很難再次恢復,美國的頁岩油將得到更快速的擴張。
可一旦無法立即讓部分產油國落入當初委內瑞拉的境地,頁岩油的發展也很可能受到衝擊,因為低油價會讓石油公司減少在美國頁岩油方面的投資,讓頁岩油產量擴張的速度下降。而當頁岩油產能擴張的速度下降時,油價必然快速反彈,讓產油國的產能得以保留和恢復,最終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這一場石油戰爭,川普必將仔細權衡,但可能最終是會發起的。這是將原油主產地向美洲轉移所必須的一場戰爭,目的是將亞非的部分產能驅逐出國際原油市場。唯一的問題是,他需要在合適的時機扣動扳機,這取決於目標國家國內的政經局勢。
但無論何時扣動扳機,從短期來看,低油價對於用油大國的中國來說,都是送禮。當然,也有利於日本、韓國、歐洲和印度,削弱的是俄羅斯、伊朗、沙特、伊拉克等產油國。
而從長遠來說,美國石油政策的終極目標,還是為了推動製造業的回歸。這種戰略動向,難道不值得大國的「管理者」高度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