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3月14日訊】2019年2月,中國的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5%,為連續四個月下滑。2月CPI同比下滑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去年2月的高基數,2018年2月CPI為2.9%。更應該注意的是,在CPI同比連續四個月下滑的同時,環比卻已經連續三個月上升,2月環比上升了1%(幅度不小)。不出意外的化,三、四月的通脹同比數據就會轉為升勢。
這裡,著重思考的是通脹將轉為升勢的原因和強度。
過去數年,或可以說央行的放水並沒停頓(或有時相對溫和),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多次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但通脹卻十分溫和,此時,央行肯能會暗喜,咱水也放了,通脹也沒起來,OK!其實,這是市場的階段性特徵所決定的。如今,需求不足是明顯的(汽車、電子、房地產等行業都可見證),可經過經濟全球化之後,各行各業的產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張,這些行業幾乎包括工業和農業的所有領域,當債務開始抑制人們的需求之後,產能就嚴重過剩,這就對通脹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可我們也知道,長期的供過於求,一些弱質的供給方(或企業)就會破產、退出供給市場,比如,很多企業賣廠炒房,也不斷出現土地拋荒的報導,這都是產能退出的現象,會減少供給。最終,就會在需求不足的水平上實現新的供需平衡。此時,央行放水對通脹的刺激作用就會劇烈地顯示出來。央行放水而通脹溫和,只是通脹還未到發作的時候而已。
最近,紙張、牛奶、白酒又開始漲價,就是經過上述再平衡過程之後的結果,當然,此時不能忘記了「二師兄」。
就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需要部分供給方退出市場的時候,「二師兄」鬧病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病——非洲豬瘟。非洲豬瘟有很多的影響,但最大的影響是強制削減了豬肉的供給(強制部分產能退出)。我們知道,豬肉、牛肉、羊肉、禽肉等肉類是主要食品,當豬瘟造成生豬供給下降之後,肉類市場就會率先實現供需平衡。俄羅斯的非洲豬瘟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俄羅斯是地廣「豬」稀,中國的生豬密度等自然條件並不如俄羅斯,很可能讓非洲豬瘟長期存在下去。這就會導致生豬存欄量持續下降,豬肉供給的不斷下滑最終就會讓整個肉類市場供需失衡。此時,央行印鈔的後果就會在肉類市場上率先顯示出來。最近數天,國內生豬價格劇烈的上漲或源於此。此時,通脹的火就被點燃了。
近來,中國國內豬肉價格出現劇烈上漲情況(圖片來源:)
這也決定了這輪通脹將具有更強的持續性,強度會超過以往,因為是由肉類市場逐漸失衡所推動的。
2017年末,中國能繁殖母豬存欄量約3466萬頭,2018年8月爆發的豬瘟讓能繁母豬的存欄數連續下降。北京博亞和訊農牧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平濤根據調查數據作出判斷:「預計2018年末,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150萬頭,按照當前的生產形勢,2019年母豬存欄還將下降200萬頭—500萬頭。」這兩組下降的數字分別佔2017年存欄數的4.3%和5.77-14.4%。按這個數據,意味著兩年的時間內豬肉產量將下降10%以上。所以,生豬價格在走出猛烈突破的走勢之後,很可能具有持續性。
中國經濟在改開之後取得了成就,舉世矚目。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人口紅利釋放的結束以及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尤其是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高增速就會越來越難,經濟增速下滑是一個客觀的過程,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避免(當初的日韓四小龍都是如此),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滑。可一旦去產能(去供給)的過程完成,通脹的溫床開始奠定,通脹在貨幣的刺激下就會開啟上升的趨勢。此時,本世紀以來形成的趨勢就會改變……過去二十年,人們收入增速高,通脹溫和,除去基本的生活支出之後可用於購房、投資的收入比例不斷加大,讓資產的地位不斷上升;當經濟增速下滑、人均收入增長受限之後,通脹抬頭,人們收入中用於基本生活支出的比例上升,而用於投資的比例就會下降,資產的地位就會下降。
其實,這裡還有一個核心的問題,那就是PPI。前面說過,PPI與財政收入增速呈現正相關的關係。2019年2月份,ppi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0.1%,依舊處於低迷之中。一旦PPI持續低迷,國家就必然需要通過貨幣政策進行刺激。可如今的時期,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於基本生活,對資產的需求下降,對工業品的需求也就下降,也就決定貨幣刺激對PPI的作用開始減弱,對通脹的作用更強(因為需求更有保證),這就逐漸讓社會進入中高通脹時代,而中高通脹就會推動利率上升,對資產產生進一步的抑製作用。所以,本輪連續的通脹對資產價格的衝擊將是很強烈的。
這只會飛的「二師兄」看起來還比較可愛,但如果一年內豬肉的批發價格連續上漲,估計就不怎麼可愛了。
如今的時期,央行應該切實管住貨幣的閥門,避免將通脹刺激到比較嚴重的程度。本次兩會上,中國央行行長易綱重申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十分必要。但本輪通脹的成因與以往已經截然不同,供需失衡導致的通脹是野火,需要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