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 (看中國合成圖)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意思是書寫前沒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正如蔡邕所言,「欲書先散懷抱」,心中無窒礙,自然能夠心手相應,意到筆隨,若一味掛心的想把字寫好,則寫出來的字難免因心急而僵化,或過度匠氣雕飾而流於矯揉造作。
蘇東坡的無意於佳乃佳讓我想起提拔他的長輩歐陽修。歐陽修一生熱愛書法,而且「愈久益深而尤不厭」,但他卻以全然輕鬆自在的態度來玩味書法。他有一段關於書法佳與不佳的體會:如果寫字是「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較其工拙,而區區於此,遂成一役之勞,豈非人心蔽於好勝耶」。對他而言,根本沒有什麼佳與不佳的問題,執著於求佳是因為蔽於好勝之心而不自知。他因喜愛書法而學習書法,這樣的單純使他能夠無役於求佳、求勝之心,終生熱衷學習而又輕鬆以對。
《赤壁賦》
《前赤壁賦》,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天真爛漫的蘇東坡,在政治上表現出直言無諱、嫉惡如仇的耿介性格,對於朝政流弊每每藉由詩句託事以諷。但君子向來不容於小人,蘇東坡也難倖免。元豐二年(1079),一些投機政客從東坡的詩文中羅織罪名,並以謗君之罪將他逮捕,送入京師御史台獄。此樁「烏台詩案」後,蘇東坡被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不得簽書公事,形同軟禁。
蘇東坡在黃州五年,一方勤讀佛書,一方面與質樸的農夫、漁民為友,以大自然為家。他的心性更為提高,胸襟益加開闢,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悟,而他的藝術才情也獲得昇華。或發而為文,或椽筆而書,在此時期,他創作了許多傳頌千古的詩文與書法墨跡。其中《赤壁賦》更是書文並茂的文化至寶。《赤壁賦》裡有皎潔明月,靜肅深沉的洞蕭聲,寬闊的江風山水,更有人與自然合一,永存不滅的人生哲理。不同於一般尺牘的率性隨意,東坡此書以行楷為之,用筆上有更多的中鋒,有如乾隆所言,如「純綿裹鐵」,筆力斂聚於筋骨,只讓人看到豐腴寬博的外貌。通篇觀之,平正中有晉人的瀟散,典雅而莊重。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對它評價很高,認為此卷書法是「坡公之蘭亭」,「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
《寒食帖》
蘇軾的書法《寒食帖》的郵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蘇東坡另一書文俱佳的代表作《寒食帖》也出自黃州時期。「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小屋如魚舟,蒙蒙水雲裡」。此詩有感傷,有沈鬱,有惆悵,但卻無絲毫怨恨,而有一種曠達與幽默。也許,這就是東坡吧!此幅書法作品,筆意酣暢而多變,化而為勢,則見跌宕起伏;形成行氣,則大小錯落,時而綿密,時而舒展,可謂是心手相暢的完美傑作。元朝書法家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並非過譽。
上天為東坡安排了「烏台詩案」,使他的政治生涯坎坷難行,而東坡卻從這樣的人生經歷中脫胎換骨,用他的才華為人類留下可貴的文化資產。由此看來,東坡雖為文化官僚所陷而有一時的不幸,但不幸的只是一時,有幸的卻是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