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派遣倉頡下世造字。(繪圖:Mimi Zhu/看中國)
神傳的漢字在中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歷經五千年文化的沈澱,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有豐富的內涵與道德意識。不過,如今被簡化後的漢字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內涵,更喪失了漢字與天地溝通的能力。
漢字由來的傳說
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漢字是神造的像形文字,不僅能夠溝通天地,並且能參透萬物造化之玄機。
唐代的畫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像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
意思是說,倉頡仰觀天象,低頭察考生物留下的痕跡,於是創立了書寫的方法和字型。當倉頡造字成功時,天上降下了栗米。因為有了文字之後造化沒有辦法藏住玄機,從此妖魔也因為不能再愚弄、操控人類,再也無法在光天化日下顯形,所以鬼怪在夜裡哭泣,因為邪惡再也無法繼續。
「簡體字」還是「簡化字」?
現在大陸通行的文字被稱為簡體字,而傳承千年的正統漢字則被稱為「繁體字」,好像區別只在於筆劃的多少而已。
但事實上,正體字是沿用了幾千年的正統文字,筆劃從未增加過;而所謂「簡體字」,準確地說,應該稱為「簡化字」,是經過中共的幾次文字改革後,被肢解得殘缺不全的字元。
很多簡化字因字形相近,很容易會誤讀誤認;一些含義完全不同的字卻被合併為一個字,造成人們對字義理解的偏差,現在的人越來越難讀懂古代的典籍,只能依靠翻譯。更嚴重的是,很多漢字的內涵被悄悄改變了。
簡化字與原意竟有天壤之別
現在的中國人覺得古文很難解讀,其實也是因為漢字簡化後帶來了困難。
比如說,陰陽理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陰陽」這兩個字也被簡化了。
傳統的「陰」本意指北面不見陽光濕潤的山坡,「陽」指南面陽光照耀的山坡,所以「陰」「陽」是一個山的北面和南面,是一體的。
而簡化後的「阴阳」變成了月亮和太陽。那月亮和太陽既不是一體,還遠隔了多少萬光年,遙不可及,永遠沒有交會。
其實,古代常說的三綱五常也來源於陰陽理論。「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傳統的「綱」左邊是控網大繩子,右邊象徵漁網。簡化後「纲」左邊繩子已經斷成一段一段了,右邊的網也破爛不堪。這樣的「三纲」最後能捕到魚嗎?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關係能夠和諧嗎?
正體的陰陽是山的南北是一體,簡體的阴阳,月亮和太陽遠隔千里。(看中國製圖)
「君臣義」的「義」本來是舍我而從善,無私無我的意思。「父子親」的親,是要父子親見。「夫婦順」的「順」是像水流和書一樣,一頁一頁的很順暢清晰。而簡化後,「義」就變成割麥子了,一心一意只為利益。「親」就更不用說了,父南子北,互相之間無論是內心還是居住地都遠隔萬里。
義和親的正體字和簡體字對比。(看中國製圖)
這樣的對比以及簡化後對傳統文化的傷害的例子,還有許多,網絡上有很多有心之人作了歸納。在這就不再舉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