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Wikipedia)
【看中國2018年12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最新的「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發現,雖然去年台灣成人嚼檳率有所下降,但對檳榔危害和戒檳榔率都有退步,而台北市青年嚼檳榔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今天公布「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調查結果,當中顯示,雖然去年成人嚼檳率、發生率、死亡率都有下降,但對檳榔危害認知率、持續戒檳率則在退步,青少年嚼檳率也沒有穩定下降,而台北市嚼檳榔的青年人數也越來越多。
六都之中,台北市青年嚼檳榔率3年連續上升,從2015年的1.66%、2016年的1.7%、上升至去年3.2%。而且,高中生吃檳榔的情況最嚴重,高達3.2%,國中生的情況也相當嚴重。
此外,新北市和台南市高中生吃檳榔率均為2.6%、桃園市為2.3%、台中市為2.1%以及高雄市為2.0%,至於全台高中生嚼食檳榔率最高的縣市是台東縣,高達5.2%。
中央社報導,台大牙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台灣檳癌防治聯盟主席韓良俊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檳榔對口腔的危害是不可逆轉的,尤其民眾口腔若有癌前病變,出現口腔黏膜纖維化的狀況,就必須持續注意罹癌的風險。不光是戒檳,也必須同步戒菸、戒酒,才能避免口腔癌。
檳榔是甚麼?它有害嗎?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是一種可以生吃的植物果實,由於含有生物鹼、濃縮丹寧等,加上萃取物被證實有抗抑鬱作用,因此有成癮性。檳榔也被用來防治寄生蟲。
中國北宋文豪蘇東坡曾寫過「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等詩句,恰恰形容吃檳榔後的迷醉狀態,也反映吃檳榔的習慣已經「源遠流長」;在中醫經典中,檳榔也有被當成娛樂性藥物的記載。
然而,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證實,「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台灣嚼檳榔的風氣非常盛行,曾被戲稱為「台灣口香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檳榔是台灣種植面積最大的果品,面積廣達4萬2661公頃,是排名第二的香蕉的2.5倍,佔果品總種植面積的23%,年產量達10萬2165公噸。從醫學角度來說,台灣傳統的檳榔食用方法,如添加石灰等,也將嚼食檳榔的致癌性加強。
口腔癌是台灣男性常見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口腔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低於全癌症的69歲;且口腔癌為30至59歲青壯年男性10大癌症第一,不只造成民眾生心理的傷害,也重挫家庭經濟支柱。
陽光基金會經理莊麗真指出,雖然成人嚼檳榔率有所下降,但檳榔危害認知率僅有51.2%,比2016年還低。莊麗真表示,希望政府訂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專法,因現有法令難保障兒少遠離檳榔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