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30日訊】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有幾次大的流亡潮。所謂流亡潮,它與移民潮的最大的區別,就是出走的動機是出於政治環境的變化而不是經濟上的追求。1949年底和1989年6月的中國大陸,1997年之前的香港,都曾經出現過大規模的流亡潮,而現在,我們看到了一次新的流亡潮正在發生。
這次流亡潮有幾個特點,
第一,子女先行。
很多有錢人很早就開始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國外,這裡當然有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心理,但是也不排除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的未來能夠生活在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中的因素,這本質上就是一種逃離;
第二,最近幾年,一些原來在中國還能發表公共意見,影響公共輿論的公共知識份子,紛紛移民到海外。例如原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徐友漁,民間思想家王康等等。這批人的出走,不僅是因為他們的言論空間已經被大為壓縮,有話也沒有地方說了,更是因為他們的反對立場已經使得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脅,他們離開中國,完全可以說是一種避難;
第三,越來越多的有錢人,或者說中產階級,開始帶著資金移民到海外。儘管當局想盡辦法阻攔資金外流,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的一些有錢人,還是可以找到辦法通過投資移民等方式離開中國。他們的離開,既說明他們對自己的財產缺乏安全感,也說明中國的政治經濟結構在發生的變化令他們感到沒有未來;最後,就是曾經一度非常活躍的公民社會的中間力量,例如非政府組織,維權律師這樣的群體,也開始紛紛離開中國,顯示出公民社會目前受到國家和政府的打壓,已經愈演愈烈,這些社會力量已經無法順利開展活動,只能流亡海外。
新的移民潮的出現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發展的訊號,讓我們對今天中國的發展可以有更深層次的思考。這裡也包括幾部分:
第一,各個階層的有辦法的人紛紛離開中國,表現出的是國家與社會之間相互不信任。換句話說,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大幅降低,才會選擇離開的方式;
第二,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至少是上述幾類人並不樂觀,這包括經濟下行的壓力,社會環境的惡化,政治壓制的加強,生活品質的降低等等,都使得很多人對未來也沒有信心。
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思考的問題是:這種沒有安全感,對於國家和國家的未來都失去信心的群體狀況,不可能只是已經移民出來的上述幾類人的心態,更多的人出於種種原因,無法離開中國,無法加入到流亡潮中,他們只能選擇留在國內,而心中充滿焦慮忐忑和信心的匱乏。這樣的國民集體心態,對於未來中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況的發展必然會產生影響。在沒有重大危機的時刻,這樣的集體心態或許還會保持一個低調沉潛的狀況,但是一旦有較大的政治或者經濟危機爆發,國民的集體心態就會成為左右局勢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