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的錢似乎越來越不禁花了,各項生活成本卻在上升(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8月20日訊】「消費升級」的概念提了好幾年之後,最近,不那麼遲鈍的人們陸續感知到,事情開始起了變化。
以往以「年度」為單位計費辦卡的健身房,越來越多地改為月卡小面額開卡;二手物品交易的App迎來了一波小高潮;涪陵榨菜股價一年內漲了200%;就連三源裡菜市場的牛油果,賣得都不那麼走俏了。
我的一位熟人在朋友圈中說:「三里屯SOHO真是當代年輕人消費降級的風向標。」他的論據是——以往那裡美容美發店扎堆,且不乏一些高端品牌,最近卻被更低端平價的店舖和品牌所取代。
上週,跟同事商量一起去公司附近的某家輕運營健身房上瑜伽課,她歡快地告訴我:「我在閑魚上買了一張卡,每週只要4塊錢。」
還是這位同事,又熟練地傳授給我一個新知:牛油果沒必要去三源裡、BHG之類的高端場所論個買,在新發地菜市場,你完全可以以相對蠻低的價格論箱批。
難道我的這位同事,最近家裡發生比較大的開銷,需要節衣縮食了嗎?並沒有。又或者我們公司降薪減福利了嗎?也沒有。她只不過是當代年輕人中相對敏銳聰明的那一波,意識到應該開始做「過苦日子」的準備了。
受貿易戰影響,過去短短几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縮水了近10%(我為了國慶出遊剛換了1萬美金,只因為工作忙辦理拖延了一週多,就多付了2000多塊人民幣,心痛啊),手裡的錢似乎越來越不禁花了,各項生活成本卻在上升。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租房價格大幅攀升(北京今年房租平均上漲了15-20%),交通成本顯著上漲(我從家裡打滴滴到公司,早高峰時段的費用今年年初還是在40-55塊之間,現在同樣的距離已經漲到80塊左右了),連圖書、快遞都在漲價……
相形之下,財政部13號在官網發布的個稅數據就比較扎心了:今年前7月個人所得稅收入9225億元,同比增長20.6%。9225億的個稅什麼概念?是2014年全年稅收的兩倍,2015年整年的稅收,距離萬億僅一步之遙。
80、90後的群體心理,也在發生一個微妙的變化——前年和去年,我們最愛看的還是關於「中產階級」分析的文章;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隱形貧困人口」的概念開始走紅,不過這個概念大多用於略帶誇張的自我調侃;到了今年,大家已經毫不諱言自己就是「吃土少女本人」了。於是,捂緊錢袋子,不衝動消費,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共同選擇。「榨菜就著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的消費降級時代,也隨之轟然而來。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了15年來的最低值。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今年7月份全國50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降低3.9%,其中,零售額實現同比正增長的企業只有14家,各品類零售額增速均不及去年同期,服裝類、家用電器類零售額降幅擴大尤為明顯。除了「儘可能地不花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琢磨如何「巧妙地少花錢」,上文我提到的那位同事就是一例。
年初,看不懂的「拼多多」動物凶猛,五環內人群對其嗤之以鼻甚至詬病它的假貨橫行,卻無法選擇性無視它快速崛起三年上市的事實。我曾讀過一篇關於「拼多多」的報導,說中產階級如果買了一箱芒果,發現其中一個是壞的,就會大為不滿,而拼多多人群則是「那麼便宜的價格買回來的芒果,還有半箱是好的,我賺到了。在此之前我可從來沒有吃過芒果!」當時看完這篇文章我還心中不屑,直到前幾天我在永輝超市親眼看到晚場減價的水果賣得比不降價的水果好、在麵包房看到有顧客特意選8點以後去買打折麵包,而這些消費者看起來都不像「五環外人群」……我才意識到,「消費降級」的浪潮,來得比我想像中的快,也比我想像中的猛,甚至涉及的範圍都比我想像中的廣。
上週,我去三里屯機電院開會,正事辦完以後突然想起,旁邊就是「客從何處來」(北京一家有名的甜品店,以環境好和甜品精緻著稱)。本想順手買幾個甜點打包回去給爸媽吃,一看餐單上動輒80多元一個的甜品,突然想:這家店的一大賣點,就是裝修設計、環境優雅,既然我今天不在這消費它的環境,又何必為環境買單支付額外的溢價呢?於是我轉身離開了,取而代之的解決方案,是到旁邊的「多樂之日」買了4個12塊一隻的「奶油號角」……
前天,我因為工作日程緊想到樓下麥當勞隨便買個漢堡對付一下,卻驚異地發現不光店裡擠滿了人,門口的空地都圍著許多顧客……一連三天都是如此,今天一打聽,原來麥當勞最近在搞促銷,差不多有10塊左右的優惠力度。就是這10塊錢的讓利,讓我感覺四海八荒的白領們都來了,以前我從不知道我們這棟寫字樓裡有這麼多人的……
也是在最近,一款叫「多抓魚」的App悄然走紅。其實它也沒有多麼新穎性感的概念,就是賣二手書的,一折收三折賣,但是數據表現很不錯。我們一邊研究這個產品,一邊把自己家閑置的圖書拿到上面去賣,並且感慨:現在真的是「共克時艱」類產品一枝獨秀的階段了。
連黨媒都拋出一句論斷:「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來臨。」
大的政策、形勢方面的東西,這篇文章不想多講,但是看過了那麼多行業的境況,特別是中小企業、早期公司的處境之後,我想給身邊的年輕朋友幾句有操作性的建議:
1.如果你剛剛畢業,在大公司和創業公司之間,選大公司。
2.如果你在大公司幹了幾年最近準備創業,建議先緩緩,不要急著動。
3.如果你已經開始創業,請密切關注現金流,放棄「鋪大攤子」的想法,從「讓公司有收入」甚至「有利潤」做起。
4.少辦那些單價幾千塊的美容卡美發卡健身卡美甲卡,如果辦,面值控制在1000元以內,最近跑路的這類企業不要太多,其中很多還是在一個社區內穩定運營了好幾年的。
5.作為個人,你要保證自己的現金或者理財賬戶上有一定的存款,減少股市或者幣圈的資產配置,當然,也要少借錢給那些不靠譜的親戚。
6.抑制一切不合理的慾望,別被商家建構的概念牽著鼻子走。
7.對那些「消費金融」類的產品要警惕,坑很多。
8.最近一段時間,盡量做那些確定性高的事。
9.逛商場泡夜店混酒吧省下來的那些時間和金錢,記得好好投資自己。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就是苦練內功的時候。
10.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危機感也別過於焦慮,不做慾望的奴隸但仍要保有目標。
以上,與各位共勉。願我們能以「消費降級」的心態,過「能力升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