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8年7月4日訊】據陸媒報導,7月2日華為將有2700人從深圳搬到東莞上班,估計車輛約1500輛。據悉,今年華為在東莞會提供3萬套員工住房,單價全部統一為8500元/平方米,而目前深圳商品房的均價為57013元/平方米。
儘管華為聲稱「這次搬遷或是華為擴大發展規模的一部分,均為正常業務布局,而深圳總部是華為全球的領導核心,從未想過要外遷,總部基地永遠在深圳!」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儘管嘴上說不要,但身體很誠實!」
與華為的行動相似,中興通訊在16年7月將其生產基地從深圳遷至河源。佔據全球無人機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大疆科技,早在2013年就在東莞買地。富士康的逃離深圳計畫也正在上演。據悉,深圳富士康已經停止招募正式工,該公司有可能將部分生產線從深圳搬遷至鄭州、重慶、南寧、煙臺等二三四線城市。所有這些企業的外遷,無疑都與高房價有關。
《釣魚島背後的貨幣戰爭》的作者黃生,曾表示,「對於深圳來說,可怕的不是一個華為,一個富士康,一個實體企業的撤離,可怕的是大量中小企業,大量創新型企業苦苦掙扎,不堪高房價而死去、而離去;可怕的不是低端人才離開深圳,而是所有的年輕人都在開始覺得即使努力奮鬥,但在這座城市沒有未來,因為買不起房,沒有家的感覺,他們開始離開這座城市。」
某陸媒2016年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71.8%的受訪者直言身邊因房價而放棄在大城市發展的年輕人多。看上去,這也是一種自由選擇,大城市居大不易,那就到中小城市發展。但是,到了中小城市,同樣會面臨買房問題。實際上,很多年輕人並不是在選擇城市,而是在選擇買得起房子的地方。
美國人平均31歲才第一次購房,德國人42歲,比利時人37歲,歐洲擁有獨立住房的人口佔50%,剩下都是租房。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年輕人一畢業就結婚?一結婚就買房?不錯,買不起房子、不願意買房子,可以租房。但是,必須看清楚的問題是,個人住房所滿足的並不是簡單的居住需求,而承載了太多居住以外的意義。房子與投資,與婚戀,與個人階層的進退直接掛鉤,這才讓年輕人面臨高房價別無選擇。
當然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買房了,也有買房的好處:比如有了一套房子,也許就可以結婚了;有了一套房子,也許可以保值了;有了一套房子,也許就有安全感了。但年輕人做房奴的壞處呢:無憂無慮的日子沒了,每月的開銷都得精打細算;瀟灑的心情沒了,不敢輕易失去工作;違心的言行多了,即便對老闆不滿,也不敢從容表示;冒險精神少了,開創新事業被扯住一條後腿。也許這些才是90後大學畢業生的真實想法。
原本懷揣著買房夢的年輕人,在高房價猝然來臨時,頓然驚慌失措。當發現自己攢錢的速度,早已經被房價遠遠甩在後面時,許多原本躊躇滿志要在大城市發展的人,也被迫選擇了麻木觀望,或者逃離。同樣的才華,同樣的境遇,數不清的年輕人就這樣被房價暴漲後的城市所拋棄。
一個正常的人,除了工作,他還需要休息、運動、旅行和學習充電;一個正常的社會,除了房地產,他更需要生產製造、大眾消費和創新創業。
只有工作而沒有其他生活(或其他生活微乎其微),這個人很像是生活在奴隸社會,而奴隸社會恰恰是生產力超級低下的社會;只有房地產而其他產業過弱的經濟結構,這樣的經濟結構注定無法持久穩定,房地產對經濟血液的瘋狂汲取,必然會導致其他產業的嚴重缺氧。
十年前,月薪上萬元,可是一個非常體面、非常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水平。對於這一類群體,在一線城市購房也是一件比較輕鬆的事情,而一套80平米的住宅房,購買者也僅需10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目標。
然而,十年之後的今天,同樣是一位月薪上萬的白領。他在一線城市購房,卻非常困難,甚至他拿著這份薪酬收入,也頗感沈重的生活壓力,更談不上供房、支付首付了。粗略算了一筆數,如在一線城市購買一套80平米的房子,若不計算供房貸款利息,則這位月薪上萬的白領需要連續工作40年左右的時間。若算上貸款利息、裝修等因素,則估計這位白領工作一輩子也不能夠買到房。
如今對很多人來說,購房已不是個人行為,甚至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供房。有專家稱之為「六個錢包」。他們儘管有些在享受著高薪、白領、有房一族等諸多心理安慰的同時,但也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生活質量大為下降: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旅遊,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他們為了掙錢而選擇職業,而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