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倖存者是怎樣回憶自己當時的瀕死體驗的?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人在遇險時不但不害怕,反而是思維特別清晰,心情格外平靜和寬慰,無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這危難之際,還有某種歡樂或愉快的感覺,同時覺得思維過程異常迅速,浮想聯翩。
對於每個人來說,最終都逃脫不了死亡。「死亡」究竟是怎樣一種感覺呢?中國首次對瀕死體驗進行的研究,已初步解開了謎底。
「天空清澈碧藍,陽光燦爛奪目,周圍的一切都那麼美。這時,只見一個龐然大物在眼前飛馳而過,放出耀眼的光芒。我只覺得自己的身體騰空而起,有一種騰雲駕霧的失重感,飄飄蕩蕩地在空中搖晃。就這樣在空中大約飄蕩了一個多小時。這時,天色騰朧,殘陽如血,四周的景物撲朔迷離,像處在夢境中一般,身體卻在瓦礫中掙紮著一動也不能動……」
看了上面這段文字,你可能以為正在讀著一本科幻小說。其實不然,這是一個劫後餘生者真實的瀕死體驗。昔日,天津安定醫院院長、精神醫學專家馮志穎向新聞界披露了中國首次對瀕死體驗進行實際調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引起了社會的極大興趣和廣泛關注。
形形色色的瀕死體驗
對於人類來說,生、老、病、死是不容改變的客觀現實,也是一個無法扭轉的自然規律。儘管人們對「瀕死體驗」一詞很陌生,但在面臨即將到來的「死亡」時,一般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產生某種體驗。這種體驗在醫學上被稱「瀕死體驗」,它是由某些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獲得恢復和處於潛在的毀滅性境遇中的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在死亡威脅下的深刻主觀體驗。
瀕死體驗,可以分為預期性和非預期性兩類。預期性瀕死體驗,是指人由於長期患病,對死亡有一定思想準備情況下的瀕死體驗。非預期性瀕死體驗是指由於突發事故造成的瀕死體驗,如車禍、地震、失足落崖等。
讓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在開展瀕死體驗研究時,幾位唐山大地震倖存者是怎樣回憶自己當時的瀕死體驗的?
地震那年,23歲的劉某是一位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這位面容清秀的姑娘在那場劫難之後,只能在輪椅上度過她的後半生了。她被倒塌的房屋砸傷了腰椎,下半身不能動了。她回憶說:「被砸傷時,我一點也沒有害怕的感覺,反而覺得思路特別地清晰,思維的速度也明顯地加快了。
一些往事如電影般一幕一幕地在腦海中飛馳而過:童年的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嬉笑打逗的歡樂、談戀愛時與男朋友卿卿我我的甜蜜、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受到廠裡表彰時的喜悅……這些往事一時間紛紛閃現在腦海中,而其中大都是令人愉快的生活情節。」她說,在得救前的短短几十分鐘瀕死過程中,她體驗到了一種人生的幸福與快樂,一輩子裡第一次那麼深刻地感受到生的可貴。因而儘管得在輪椅上了卻一生,但每當回憶當時的這種感受,便增強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心。
當年只有12歲的農家娃李某還不懂得什麼叫地震便親身嘗到了地震的滋味。他被落下來的房樑砸傷了頸椎。他被嚇壞了。「我彷彿置身於醫院的太平間裡,看到許許多多的死鬼和不認識的人。身體好像已不屬於自己了,下肢似乎不翼而飛,身體的各個部位散落在空間裡。接著好像沉在萬丈深淵裡,四週一片黑暗,聽到了一聲聲難以描述的莫名其妙的聲音。這種感覺大約持續了半個小時,心想這回完了,還沒長大成人便要與爹娘分離,這裡便回顧起了自己短暫的一生,但這些回憶純粹是一種‘意識流’,想到哪是哪,好像根本不受大腦支配。」
還陽者講述:被帶往地下宮殿,聽到生死簿
他說:「當時我正在熟睡中,只聽見一聲巨響,感覺到一塊天花板砸下來壓在我的胸部,我掙紮著試圖拔出身體,可是怎麼也動不了,想喊,卻不管用多大的勁也喊不出來。「這時朦朧之中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只見眼前出現了一個穿長袍馬褂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雖然離得很近,但相貌卻怎麼也看不清楚,面部模糊一片。他帶著我走進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我眼前一片漆黑,只覺得身體在不由自主地跟他走。
行至黑洞的盡頭,我才發現眼前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地下宮殿。那個男人進裡面報告。片刻功夫,我聽見裡面有人說:‘生死簿上沒他的名字,先讓他回去吧!’此時,我一睜眼,發現自己早已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醫生、護士們正在緊張地給我做搶救呢。」他的講述把人們帶入了傳說中的「陰曹地府」。
死亡就是生命的徹底消亡嗎?
大學女教師曹某生在地震時已活了56歲,卻從未相信過有鬼有神存在。儘管地震不僅把她本人砸癱,而且使她失去了丈夫、大兒子和小孫子,但她不管是在瀕死時刻還是活下來之後都不認為這是命運對她的捉弄。她在瀕死時想到的是她所熱愛的工作崗位。她回憶說:「當時,我一生的經歷在一瞬間一一閃過,從上大學到‘四清’,到文革挨批鬥,這一輩子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好不容易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不久,就要這麼死去。」這不是什麼豪言壯語,而是一位熱愛生活的知識女性「臨終」前的切身體驗。(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