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拯救我們的孩子?一段撕心裂肺的旅行!(組圖)

作者:輔仁君 發表:2018-02-26 07: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留守兒童
與父母分離的留守兒童們

【看中國2018年2月26日訊】春節長假就像剛做的一場夢,在回到北京,回到最熟悉的地方,突然夢醒了。

由於沒有買到回程票,我搭了一輛順風車。

車子從河南舞陽縣一直開到葉縣我家小區門口,憨厚老實的司機小郭(化名)看上去非常年輕,很麻利地幫我把行李放置妥當,然後驅車直奔北京。

我坐在車子後座,在副駕駛上是小郭的看上去同樣非常年輕的妻子,夫妻倆熱情招呼我,離家的糾結的心情頓時消解了許多。

車子開動了,在攀談過程中,我問兩位小夫妻,回京的路程很遠,為何直到下午才定了行程。夫妻倆告訴我,明天就要上班了,今天回京也是趕時間。

話沒說完,司機的妻子小梅(化名)突然哭了起來。我感到很詫異,小郭溫柔地開始安慰妻子小梅:「在家哭那麼長時間了,怎麼又來了?」

留守兒童
小梅與她的女兒

小梅:「我想我的妮妮,她才那麼小!」

我大概明白了小梅的心情,腦海中瞬間呈現出一幅圖景:父母在外打工,過完春節與孩子分別的場景。

在接下來的聊天中,我得知,小梅的女兒才一歲八個月,在女兒不到一歲的時候,小梅跟丈夫小郭一起來到北京通州漷縣鎮工廠做流水線工人。

第一次出門的時候,女兒並不知情,但是沒多久與家裡通電話才知道,孩子剛斷奶不久,很不適應,整天哭鬧不停。在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小梅的眼淚噴湧而出,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人間最痛苦的離別。堅強的小梅還是把工作做到放年假回家。

但是,春節假期太短了,剛剛與孩子培養好感情,又要分別了。在離別的時刻,女兒一直抱著小梅的脖子不肯丟開,撕心裂肺的哭聲讓小梅也止不住坐在臥室哭了一個上午。

就這樣,一路上丈夫安慰妻子,講故事,說笑話,逗她開心。小梅情緒平復了許多。

車子從葉縣路過鄭州,三人吃了一頓晚餐接著向北進發。在經過河北邯鄲服務區,我們停下來休息片刻。小梅下車後一會蹲下,一會趴在車子後備箱上休息。

期間,我問夫妻倆,這麼年輕為何跑這麼遠去北京打工

小梅說:「不打工能幹什麼?咱們老家一個月2000多塊錢,根本就不夠過活。來到北京我原以為是多麼好的大城市,原來工作的地方比家鄉還破舊。住在破舊不堪的磚瓦四合院內,150元一間小屋,狹窄陰暗,好心酸。不過賺錢多,現在苦點累點,將來不讓孩子受苦。」

上車後,小夫妻一直把我送到了宿舍樓下。抵達北京已經是凌晨五點,在暗淡的路燈下,兩人熱情地與我話別,期望以後還能再見,然後車子消失在黑暗中。

你的桃花源,是他要逃離的地方。

大學畢業後,我曾去過全國幾十個城市,年少輕狂,為了滿足自己勇闖天涯的理想,最後定格在北京這幾年。曾經,在北京朝陽一個城中村暫住,在於鄰居的攀談中,瞭解到,幾乎所有的打工者都不願意回家。生活的艱辛沒有擊敗他們,12個小時的日常工作時間使他們的生活除了休息只有上班。然而,有一個顧念一直牽引著他們,那就是遠在老家的孩子,但是他們卻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在中國有多少留守兒童,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從小生活在農村,深深地知道,在那個「春風難渡」的地方,有成千上萬的孩子在基礎教育如真空一樣的缺失環境下,年復一年地守著老家,等待父母回家,直盼到內心麻木,甚至絕望。對孩子來說,城市就像一座墳墓,人一旦走進去,似乎就是永別一樣。

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
小孩子拉著父母的車不肯離開

留守兒童
離別的時刻

在我們的記憶裡,中國的文人總是喜歡把農村描繪成如同陶淵明詩詞裡邊的桃花源那樣,空氣清新,沒有來自大城市的污染,環境幽靜,沒有水泥森林嘈雜的叫賣聲,民風淳厚,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稻田,菜地,大家吃的很有機,過得很舒心,每當夕陽西下,老人帶月荷鋤歸,見到兒孫繞膝,開心的合不攏嘴,牧童騎者牛兒吹著笛子,走在樹林陰翳的鄉間小路上……

有一次,在北京的街道,不經意間看到一巨幅宣傳攝影海報,山間農村,老人和小孩背著剛從山上收集到的野草或野菜,面對鏡頭,純真的笑臉顯示著他們很開心的樣子。具體信息記不太清晰了,也許是在展現農村貧窮落後以引起城裡人注意的公益廣告,但是同行的朋友們,見到海報,反饋的信息卻是那種對農村美好的環境和淳樸的民風的讚美與羨慕。

回到家後,腦海中,那副海報一直縈繞不去。一個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人,對干農活的印象比較深刻,去田裡勞作,並不是一件很令人喜悅的事,尤其是悶熱與暴晒,會讓一個人的體力很快消耗,如果是在不規則的土地或梯田,勞作強度成倍增加。一天活干下來,整個人都會很快懶下去,以便恢復體力。長時間的無序勞作,導致一個人快速的老去,一個40歲的農人形象,會比想像中大十幾歲。

所以,當我聽到大家對海報的讚美與羨慕,很是詫異。也許大家印象中的農村都是「農家樂」,而大家對農家苦,卻絲毫不知。其實,那不是一個孩子童年的樂園,也許是地獄。

幽美的環境正在被侵蝕

如何處理生活垃圾,是中國現代化之後一直令人頭疼的事情。幾年前一個記錄片《垃圾圍城》生動展現了一個坐落在垃圾堆裡的北京城,畫面恐怖到令人窒息。堆積如山的垃圾,有許多來自農村的拾荒者在毫無衛生和安全防護用的條件下,手刨開發著惡臭的垃圾,尋找他們認為可以賣錢的東西。而不遠處就是他們的孩子,穿著及其破舊的衣服,手裡拿著從垃圾堆裡撿來了玻璃碎片作為玩具。

垃圾圍城,城市的建設者還可以回收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但是如果垃圾成山這種情況出現在你想像中的桃花源,會是什麼情況呢?

垃圾
筆者走訪的一處農村垃圾處理現場,很遠處便是刺鼻的氣味

筆者在過年期間,走訪了家鄉十幾個村鎮,而大部分村鎮給人的印象是垃圾的無序堆放,垃圾得不到無害化處理。這裡有人要問,農村哪裡來的那麼多生活垃圾?在大家的印象中,農村的垃圾應該是豬牛羊牲畜糞便和樹木的枯枝殘葉,最後蒐集起來還田壯地。我只能說,這種印象還停留在二十年前或者極其偏遠的農村。在中東部地區,農村生活用品與城市相差不大,形成與城市一樣的極具污染的生活垃圾,並不奇怪。

垃圾到處都是,蒐集之後,並未運到垃圾處理站,而是就地堆放。有風的時候,各種顏色的塑料袋掛在樹枝上,隨風飄搖。

民風淳樸是烏托邦式的想像

賭博成風

賭博?是的,不在拉斯維加斯,也不再澳門,就在中國農村。你看不到如電影裡宏大的豪賭場面。農村的賭博是小型而分散的。留守在家裡的中青年乃至老年人,沒有什麼娛樂項目,沒有電影院和戲樓可去,也沒有廣場舞,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麻將或者撲克,是惟一的消遣途徑。三五個人圍坐在一起,十幾個人「圍觀」下注,常常是廢寢忘食,乃至於孩童的教育和飲食起居,也一併忘記。

我來到外婆家,這是一個賭博成為村子一種風氣的地方。聽親戚們說,打工回來的年輕人和一些中老年人,會在吃過早飯後不約而同地輻輳到一個個老年活動中心,其實是約定俗成的鄰居家的排場,少則幾百塊,多則上千,長年累月,樂此不疲。有一家,媳婦在家帶三歲孩子,沒有出去打工,在城裡批發一些衣服遇到趕廟會,出攤買衣服。後來對打牌產生了興趣,衣服屯在家裡留給老人去隨意賤賣,孩子也留給了老人照看,希望在排場上實現發家致富。當然,並沒有如願以償,輸光了錢,回頭向老人連本帶利收回買衣服所得,繼續走向排場。

造假不僅僅在城市

造假?農村也有嗎?農村拿什麼去造假?在回家鄉之前,筆者也並未對農村有如此印象。但是當我從鄰居家裡看到一箱一箱的「觀匯火腿腸王中王」的時候,我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我只知道,多年前新聞曝光了「豪牛」「濛濛牛」的牛奶產品,「周住牌」的洗衣粉,包裝幾乎跟正牌子的產品一模一樣,但是這些名字不仔細看,還真發現不了。鄰居告訴我,這些「觀匯火腿腸王中王」並不是漯河雙彙集團生產的,而是本縣馬莊鄉一家肉類食品加工廠的產品。我仔細看了一下,生產地址和產品標識,的確不是漯河,還加了「清真」的符號。鄰居說「觀匯火腿腸」非常便宜,廠家直接送到家,大過年的,正好拿來做禮品送人。我對此表示驚訝,但更令我驚訝的是,有許多本地人還去了廠子裡工作,親眼看到「觀匯火腿腸」原料雞肉甚至很多已經發霉變味。當然,鄰居幾乎是不自己吃的,多是拿來送人的。小孩子貪吃,自己翻出來一袋撕開便吃,很快便因為發現了黑色的不明物質而扔掉了。

 

造假
造假
模仿雙匯的觀匯

這只是筆者發現的一例(也許本文發表之後,會有相關部門調查),看上去很簡單,而深層的問題似乎並不簡單,作為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對食品衛生的觀念極其淡薄,對如何處理偽劣產品也暴露了人性最深處的弱點。

孝道崩潰

文人們習慣認為中國的傳統道德在大城市被破壞掉,需要從農村發覺道德資源。比如孝道,大家普遍的印象是,在農村四世同堂,其樂融融,女婿和兒子、兒媳和女兒照顧父母和公婆,場面很和諧。而實際情況可能要給和諧二字打上馬賽克。

筆者走訪鄰近的鄉鎮,看到的情況更多是老人給兒女帶孩子,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很多老人巴不得兒孫繞膝,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但實際上很多老人並沒有享受到天倫之樂,帶孩子是兒女交給父母的吃力不討好的任務。筆者親眼看到,因為老人無法照顧孫輩,而遭到嚴重的嫌棄。很多兒女成行的老年人,生病臥床,兒女們拒絕接到家裡照顧,為了一二百元的醫藥費也要彼此分得很清,常常因為幾十元錢甚至會兄弟妯娌反目。

關於孝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鄰居家的一位老人與兒女關係不好,竟然被趕出家門住在家旁邊的茅草土屋,村委會交涉之後未果,被安排在了村外的機井房,場面十分淒慘,直到生病死去。聽鄰居說,老人的孫子常常在老人生前與父母一起對著爺爺罵戰。這種言傳身教,也不知道會不會代代相傳,但是細思極恐。

壓歲錢折射出的親情危機

筆者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常常參與一些文教活動,向大家講解傳統倫理道德。但是,每年回家過年,都會莫名的悲感。人們走親訪友的目的似乎已經變味。

有一次與生活在城裡的國家公務人員三叔在家聊天,談到農村走親戚,三叔說,很多家庭,走親戚為了掙壓歲錢,絞盡腦汁,買便宜的禮品,帶著孩子到處串門,賺取壓歲錢。有的人甚至不想發壓歲錢,只讓孩子自己去長輩家。秉持絕不吃虧的理念,常常因為壓歲錢的多少和禮品的貴賤而與親戚產生「經濟糾紛」。農民出去打工,好不容易回家團圓過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自在了並不誠心卻很心累的走親戚上面了。壓歲錢圖個吉利,如此一來,倒成了破壞親情關係和諧的因素了。在走親訪友上想多佔便宜,貌似並不能暴富,大家似乎又都懂卻又想不通。回到家裡,當孩子把一張張壓歲錢上繳的時候,是喜悅還是愁苦,都隨著金錢的多少而定,與親情關係不大了。

三叔是個通達明白人,我們一起談到了傳統文化裡的倫理道德,談到家風建設,談到詩書傳家等,談了很多,談的越多,越覺得農村現實的殘酷。

基層教育嚴重缺失

幼兒園,小學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之重要不言而喻。然而,在農村,基層教育資源的匱乏嚴重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在河南周口商水縣與漯河市交界處,筆者曾經在那裡作為中醫助理醫師待過一年時間。期間,曾有意識地走訪了許多個村子。印象中,年輕人都去了北上廣等地打工,孩子全都留給了爺爺奶奶輩。由於老年人無法投入更多的精力教育孩子,導致大量的少年兒童處於散養的狀態。

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心願

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裏,筆者便經歷了兩次留守兒童傷亡事故。第一次是附近的學校,由於臨近沙河,放學後五個孩子與河邊玩耍,不小心墜入深水區,全部溺水死亡!學校為此還曾把學生向離河岸更遠的鎮上遷建。第二個事故,是同村的一對夫妻要外出打工,把一歲左右的孩子留給了老人,然而就在夫妻離開不久,孩子發病高燒,老人未能及時處理而導致孩子死亡。當時聽到這令人痛心的悲劇,許久心情不能平復,帶著疑問,筆者走訪當地的小學,諮詢閑散在家的老年人。

據老人們說,年輕人有能力的或者不懶惰的基本都離開了,農村全是老年人和小娃子,老年人根本管不了孩子,有的孩子自由慣了,甚至根本就無法管教了,小的時候跟著大孩子學壞,長大一點自己在外邊壞事。

老人們的話讓我想起了網上不斷爆出的少年兒童被拐賣、被虐待,甚至在沒有任何保護傘的呵護之下,被性取向變態的禽獸所覬覦。。。。

我問到:「難道學校老師都管不了?」

老人們解釋說,在農村,家長都管不了孩子,根本無法指望老師去盡心管教孩子。

在老人的口中還得知,農村很多地方小學老師根本沒有教學資質,甚至是不願意出門打工的有點知識的人留下來教育小孩。由於工資水平實在少得可憐,老師也是如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要說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基本處於嚴重缺乏狀態。在筆者觀察到學校,除了破舊的教室和學校圍牆,實在找不到更多的有關教學的內容了。沒有圖書館,沒有操場,沒有娛樂設施,更沒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也許,除了教室、老師、教材,其他的都省略掉了。

我不禁要問,同生中國藍天下,為何這些孩子要被如此對待?

他們的父母在祖國的需要的地方揮灑汗水,把中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然而在現代化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多深的社會鴻溝?

當我們看到各大媒體在競相轉載那位斥責爸爸加班不回家的小姑娘的故事,我們是否聯想到,在祖國的春風吹不到的地方,還有多少期盼到絕望的孩子,他們已經流乾了淚水!

留守兒童
一位網友在網上的傾訴(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救救孩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