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喜同樂》網路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8年2月19日訊】今年的小品《同喜同樂》,直接奔著「中非友好」、委婉奔著「大國崛起」的主題而去,打著主旋律響亮和娛樂性強烈完美結合、等待上讚下誇的如意算盤,不想掉進了「種族歧視」的大坑。
通過化妝由其他人種來扮演黑人、誇張的大臀巨胸形象、讓黑人扮演猴子等,是批評者指責「種族歧視」的主要依據。
種族歧視是大事件,在這上面上犯錯,就算有一千條理由也無法開脫,尤其是對於從來就以「政治正確」為標準面孔的國家電視臺來說。
但是,如果它辯解說,這是無心之失,本意並非如此,卻是可信的。
這不是說它有多普世,而是給它一千個豹子膽,它也不敢當著十億雙眼睛明知故犯地破壞中外友好關係,給偉大祖國抹黑。
在「比差心態」的驅動下不顧一切地歌功頌德,才是從頭到尾的明知故犯。
所謂「比差心態」,就是在和不如自己的對象的比較之中,尋找和樹立優越感,然後宣稱「我很牛」。
這和「比爛心態」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比爛」通常是用來對付比自己強的對象的利器,用田忌賽馬的套路,拿別人的爛瘡來對比自己的健肌,然後同樣通向了「我最牛」的結論。
這個小品,以中國給「非洲兄弟」修建鐵路培訓人才為背景,誰是援助者誰是被援助者,誰是老師誰是學生,一目瞭然,「比差」的地基,牢固得很。
這不是說,「援助者」或者「老師」的身份帶著原罪,一提起就是「比差」;是不是比差,還要看「怎麼提」:在什麼場合,以什麼方式,帶著什麼目的。
在這樣一個萬眾矚目的舞台上,當著一群非洲朋友的面,講述一個自己當援助者、當老師的故事,讓被援助者、學生反覆地說「我要去中國」、「我要中國女婿」,還一念到「中國」二個字就立刻換成了高八度的樣板腔,兩目放光,一臉陶醉,比我們還自豪,比我們還肉麻,比我們還狂熱,這是確定無疑的「比差」,而且是比得純粹,比得徹底,比得乾脆。
羞辱被援助者、學生,同樣是羞辱得純粹、徹底、乾脆——這個結論,和「種族歧視」毫不搭邊,就是說,即使沒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比差」本身就已經是鐵板釘釘的羞辱。
從這一點說,同樣是拉「非洲兄弟」作背景,同樣是自我注射雞血,這個小品比《戰狼2》還惡劣——《戰狼2》雖然豎起「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旗幟,但最少,它沒有以「友誼」之名羞辱「朋友」。
如果認為這個批評是在小題大做牽強附會,我們可以來個換位思考:假若編排這個小品的是美國人,講述他們如何援助中國培訓中國人,然後讓一群中國人以同樣的腔調表達對美國的嚮往、對美國人的熱愛,我們會是什麼感受和反應?後果難以設想吧?
都說傳統美德不能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難道不是傳統美德?
比差心態和比爛心態一樣,表面看都是要得出「我很牛」的結論,自信滿滿,其實是徹頭徹尾的「自卑」——誰見過那些真正自信的人,整天拿別人的爛來比自己的好,拿別人的差來比自己的強?
對自己的成就如痴似醉,對他人的問題如蛆附糞,這是自負-自卑綜合症。
種族歧視之類的政治不正確,容易杜絕,但這個綜合症,絕對是病去如抽絲。
所以,在這個小品裡只看到「種族歧視」的皮,而看不到「比差心態」的裡,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