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經緣由其實很簡單。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古德云:「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兒童天真未泯之時,最容易教導,也最需要教導,所謂:先入為主是也。《三字經》說:「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如果我們能利用這一段黃金時期,藉由先哲的風範,薰習我們的子弟,引用聖賢的智慧,教導稟性淳良的兒童,那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他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關心教育的家長,千萬不可輕忽啊!
「教之道,貴以專」在教導兒童讀經的時候,要有耐心,長遠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別應注意「廣博不如專精」,是故一部經典,應讀誦百至千遍,根基紮得深,果實才芬芳。蘇東坡云:「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聖先賢常說:「經讀千遍,其義自現。」孔老夫子讀易經至「韋編三絕」,編串書的繩子,斷過三次,可見夫子用功之深。
經書的選擇建議以:《弟子規》、《三字經》、《四書》、《老子》為主,唐詩三百首為輔,背誦吟唱相互調劑,如能有十數人切磋琢磨,體會出讀經之樂,效果更佳。「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願與天下為人父母師長者共勉之。祝福您!
日後,小編會陸續介紹《弟子規》,還望對各位能有所啟發。現在,小編就先來做個簡單介紹,並挑選《弟子規・入則孝》中的幾段話來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謹守本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古人十分重視教育,像古人認為閱讀《弟子規》可以啟蒙養正,教育子弟謹守本份,防邪存誠。圖乃百子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弟子規・總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解釋: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解釋: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席,實在值得我們學 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生活習慣),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解釋: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
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弟子規・入則孝》全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