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2月26日訊】美國加息、縮表、減稅的組合拳,劍指中國,要召回在華的美資企業,這個意圖已經非常清晰,沒有任何可辯駁的餘地了。本文將要分析的是,中國的外資依賴症到底有多重?中國到底能不能承受外資撤離所帶來的風險?
首先,當然是看製造業,也就是外資最集中的行業。下表是中國國內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從2011年至2016年的就業數據變化情況(2017年的數據尚未公布)。
2011-2016年中國工業企業從業人數變動情況一覽表(作者自製)
數據簡直是觸目驚心!從2011年至2014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就業人數從7343萬增加7820萬,這就是就業峰值了。此後便開始走下坡路。到2016年下降到了7276萬,甚至已經低於2011年的數據,較2014年的峰值更是減少了544萬人,降幅達到了7%。
國有、私營和外資工業企業全部處於就業人數下降通道之中。國有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從2012年的峰值1893萬開始下降,到2016年下降到1696萬人,減少了197萬。私營工業企業從2014年的3505萬人開始下降,到2016年下降到3398萬,減少了107萬,算是三大類中減少規模最小的。外資企業就業人數則從2011年的2574萬人開始開始下降,到2016年已經降低到了2182萬人,足足減少了近400萬(392萬),乃是就業人數減少規模最大的類別。相對應的外資提供的就業崗位佔整個規模以上工業的比值,從2011年的35%,下降到了2016年的30%。2017年的數據還沒有公布,但是從前述趨勢看,應該還在繼續滑落。官方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的分項指數「就業人員指數」,今年以來就沒上過50%。這裡得解釋一下,PMI指數是抽樣調查數據,高於50%意味著擴張,低於50%意味著萎縮。官方數據持續萎縮,這表示製造業的就業崗位持續減少,是得到官方承認的。
外資工業企業從2011年開始的撤離,無疑就是中國整個工業就業崗位萎縮的主因。考慮到外資工業企業主要是科技含量較高的最終產品生產商,在他們的上游,有著大量的國有原材料提供商和民營零配件生產商,外資工業企業撤離一家,其後果就是著上游企業要死一大串。
外資撤離的趨勢已經持續了足足五年,本身已經不可遏止。在美國減稅之後,外資必然會加速撤離。這種後果,中國真的可以承受嗎?規模以上製造業提供的7千餘萬就業崗位,乃是中國最紮實的就業崗位,員工富有高度的紀律性和組織性,文化程度很高,至少都有個技校文憑,收入也最為堅挺。這些人也都有家庭子女,總人數超過2億。然而,這批真正的社會中堅分子,正在數以百萬計的失業,並且毫無實現再就業的希望,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指望小清新眼中所謂的第三產業,所謂的吃吃喝喝能解決這些人的就業需求,純屬瞎扯淡。沒有了製造業,就沒有了吃吃喝喝的需求!這句話直接擺在這裡,根本就不給小清新繼續瞎扯淡的機會。
當然當然,雖然形勢很嚴峻,數以百萬計的人口正在一步步的加入失業大軍,但是這一切都不影響各位繼續歲月靜好。這不,官方媒體不是說中國的經濟形勢依然將「精彩不斷,長期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