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0月29日訊】股神巴菲特的辦公室裡,貼著一張美國棒球手的海報,他是對巴菲特投資理念影響極大的一個人——波士頓紅襪隊的擊球手:泰德,被稱為「史上最佳擊球手」。
其實,在棒球運動員中,有兩類擊球手。
一類是什麼球都打,每次擊球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壘打。
另一類人則是聰明的擊打者,他們只打高概率的球。
世界排名前十的擊球手,都是後面這類人,而泰德.威廉斯就是這類人中的高手。
泰德有一個鮮明的觀點:不要每個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處在「甜蜜區」的球。
他把擊打區劃分為77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只有一個棒球大小,只有當球進入理想區域時,才揮棒擊打,這樣才能保持最高的擊打率。否則如果去擊打處於邊緣位置的球,擊打率會非常低。
所以,在比賽當中,對於非核心區的球,即使嗖嗖從身邊飛過,泰德也絕不揮棒。
這種策略聽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比賽中卻非常難操作,特別是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幾萬名觀眾繃緊了神經,用期待的眼睛看著你,當球飛過來的時候,如果不打,就將迎來全場的噓聲。這時,堅持「只打高價值的球」就需要極強大的定力和冷靜的內心。
巴菲特把這種策略應用到了投資領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投資哲學:只投資高價值、有護城河的公司,其他的根本不看。
1992年索羅斯大戰英格蘭央行的時候,他的基金經理人德魯肯米勒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甚至建議把所有錢都押上,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索羅斯的時候,索羅斯說這「太荒謬了……你知道這種事情多久才能出現一次嗎?所以,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的錢押上去,而是要把所有能搞到的錢,都押上去。」
結果他們加上槓桿,總共投了100億美金,最終大獲全勝。
很明顯,索羅斯的策略就是:專攻要害,一擊致命。
喜歡打麻將的人其實都知道,一場牌打下來,糊多次小牌的人,往往不如糊一次大牌的人贏的錢多。
其實在其他領域也存在這樣的規律,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往往不是做的最多的,而是那些做的次數少,而單次價值很高的人。
真正的高手都具備一種深思熟慮後做選擇的戰略能力——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如今是一個機會更多、選擇更多的時代,很多人都認為既然有這麼多機會可選擇,那做的越多,贏的概率就一定越大,其實不盡然,因為機會越多,意味著概率越小,越是有多種可能性,越是需要專注於核心競爭力。
就拿投資這件事來說,以前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理財觀,叫做「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原理相信大家都懂,對於普通大眾而言,這是一種財務上的避險策略,但對於那些投資界的高手來說,他們的做法剛好相反。
巴菲特在2017年的記錄片中說:
「我能看見1000多家公司,但我沒有必要每個都看,甚至看50個都沒必要。投資這件事的秘訣,就是坐在那兒看著一次又一次的球飛來,等待那個最佳的球出現在你的擊球區。人們會喊——打呀。別理他們。」
「我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圈子,我就待在這個圈子裡,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義你的遊戲是什麼,有什麼優勢,非常重要。」
巴菲特的投資效果印證了他的說法,就像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所說的:「如果把我們最成功的10筆投資去掉,我們就是一個笑話。」
人的時間、經歷、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高手之所以比普通人做的更好,最大的秘訣就是「專注」,或者說是一種價值定位並敢於舍棄的能力,對人來說,這往往是反本能的。
麻省理工學院前教授丹.艾瑞裡在《怪誕行為學》一書中說,人們在面對多個選擇時,即使明知其中一項可以獲得最大成功,他們也不願意輕易放棄其他選擇。因為我們的大腦,對於風險,天然是排斥和抗拒的。所以,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人才少,因為他們能克服那種心理上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