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0月29日訊】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側重從中國國內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十九大。他認為,「習近平在報告中有四十七處強調了‘中國特色’。此前,中共領導人強調中國特色,主要是在經濟領域,而現在習近平把中國特色推及社會的所有領域」。
這表明,中共領導人意圖終結意識形態的爭議,進一步減少西方模式對中國的影響,讓中國走向完全屬於中國自己的模式,並且這種模式必須是中國共產黨可以控制的。
習近平也強調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表明,中共是想以此來影響世界,用中國模式來解決人類的普遍問題。習近平在報告中還強調了黨必須領導一切。
芮效儉指出,基於習近平的報告及十九大體現出的傾向,值得擔憂的問題有,中國政府顯然不會對政治體系進行現代化改造,這帶來了不確定性,中國會如何考慮發展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國際關係,都增添了變數。
從長期來看,中共政府已經表明瞭決心要在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軍事實力,並且很可能在2049年完成對臺灣的統一。但他認為,美國目前無論是在資源調度、領導能力,還是在政策方面都還沒有準備好應對中國逐漸顯現的這些挑戰。
華盛頓智庫、卡耐基基金會的資深經濟專家黃玉坤從經濟層面發表了他對中國局勢的看法。他注意到,十九大報告雖然總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這個報告本身所提出的政策也存在矛盾。在經濟領域,中共政府對國家與私人企業的角色定位顯然是存在衝突的。
他也對目前中國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批判性的分析。他認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一個重要區別是,中國社會越腐敗,經濟越發達;而在民主國家中,一般的規律是經濟越發達,腐敗越少」。
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資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這些資源通過賄賂的方式轉移到經濟效率更高的私人企業手中,私人企業的高效運作實現了整個經濟的發展。所以,在中國,腐敗實際上是專制的政府與高增長的國民經濟之間的粘合劑。但這種體制與西方國家透明的政府體制相比,是它存在很大的不穩定問題。
他也指出,中國值得擔憂的還有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其根源是地方政府不良的預算結構推高了債務的整體水平。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薩特認為,「十九大並沒與談太多國際關係的問題,但習近平的報告也反映了中共政府在外交方面的政策立場」。
他認為,中共政府一再聲明的中國夢體現了她們想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中國認為自己不再是搭便車,而是能擔當責任的國家;同時,中共也不斷在重新闡釋自己的歷史,把中國塑造為沒有侵略野心的國家,想把中國打造為一個溫和的大國形象。
薩特認為,事實上,中國已經在領土問題上體現了強勢的作風,而中國很多外交上的努力所換來的是,只有少數國家願意和中國形成聯盟,而中國的對外投資在非洲、南美等地域所在比例也很小。
薩特認為,中國要走向國際還有很多限制,例如政府的合法性問題、腐敗問題,中國在經濟上嚴重依賴貿易和外商投資,而通過貿易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好時代已經過去了;另外,中國與亞洲的周邊國家關係緊張,中國的軟實力也非常缺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