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8月24日訊】在正文之前,必須先對本文涉及的一些數據做一些概念性的解釋。中國實施分稅制,也就是區分國稅與地稅。國稅中的大部分上繳中央,地稅中的大部分留給地方。同時,地稅部門往往還承擔了非稅收入(主要是各種規費)的徵繳任務,我在下文的計算中,將非稅收入納入了地稅部門的收入之中,當然,考慮到社保費專款專用的性質,筆者將規範收入中的社保費收入全都扣除了。地方政府將稅款上繳中央之後,中央會根據地方政府的申請和其實際財政狀況,將收繳上來的稅款,再次轉移支付給財政收支不平衡,存在財政缺口的地方政府。
此外,財政收入中還有一塊,以土地出讓金為主的政府基金性收入,這一塊算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往往佔到地方政府總收入的4成以上。不過,政府基金性收入與社保費用的性質一樣,也是專款專用的,多賣地了就多花,少賣地了就少花,不賣不花,這筆錢不放在預算內收支的範疇之內,沒有超支或者轉移支付這一說,也不能拿基金性收入去填補預算內收支的虧空,所以對這部分收入,本文也不予考慮。 好吧,現在,讓我們正式開始這次奇特的數據之旅吧。相信你們在看到下面的數據的時候,一定會目瞪口呆,甚至會遭遇人生觀和世界觀層面的衝擊。
上篇:25省,5萬億?
要登場的是華北三省市:山東、天津與河北。
如上圖所示,全國GDP規模長年排行第三的山東,從2016年開始,不再能創造財政盈餘,它的國地稅總收入在當年度竟然低於當年度的財政預算支出64億。這意味著在2016年,中央財政除了把從山東收繳的國稅收入全部還給山東之外,為了保證山東財政的收支平衡,不至於財政破產,中央財政還必須要向這個GDP規模全國第三的經濟強省補貼64億。在這裡順帶解釋一下,山東的財政收支數據不含青島這個計畫單列市。計畫單列市的財政收支是直接對國務院的,不向省級財政負責。到今年上半年,山東的財政缺口擴大到了387億。這還真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考慮到地方政府的表內債務已經被嚴格管控起來,理論上不許有新增債務,只允許通過債務置換方式借新還舊,並嚴格禁止以發債形式彌補預算內資金的虧空,所以,山東目前的這近400億財政缺口,也只能依靠中央政府從富裕省份收集到盈餘資金之後,轉移支付給山東,來填補虧空。
然而,山東的這種表現也只不過稍微令人感覺到驚訝罷了,還遠遠稱不上驚人。直轄市天津,居然從2015年開始就陷入了財政虧空狀態,當年度國地稅總收入低於其財政預算支出299億。此後天津就連續虧損。2016年虧損790億,到今年上半年,天津的財政缺口依然高達258億。至於位於環京赤貧帶的河北,當然是處於長年累月的財政虧空狀態。2016年河北的財政缺口2257億,今年上半年的缺口是1260億。當然,華北地區還有一個北京,作為首都,當然不可能出現財政虧空的情況。關於北京的情況,我們到後面再說。
2016年華北三省市財政缺口合計3111億,老實說,與我們在後文即將看到的數據相比,這種財政缺口規模,還真算是低得要命。
東北三省
接下來我們要瞭解的是現在的老大難省份:東北三省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關於東北三省,這裡就不一一說明瞭,我們就將東北三省視為一個整體就好了。從2014年到2016年東北三省財政整體缺口從3562億劇烈提升到了5580億,增加了57%;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為2575億。考慮到下半年的財政支付壓力遠遠超過上半年,所以東北三省今年的財政缺口規模估計要直奔6000億而去。這種缺口,當然也依賴於富裕省份省吃儉用掙來的財政盈餘來填補。
西北七省
西北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算是比較敏感的地區。這一段我們要來看看寧夏、青海、山西、甘肅、陝西、內蒙和新疆的財政收支情況。不會有任何意外,這7省全都處於財政虧空狀態,它們當然都無法向中央財政貢獻盈餘,並且一定會高度依賴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
2016年,寧夏財政缺口規模732億,青海1225億,山西1517億,甘肅1884億,陝西1962億,內蒙2564億,新疆3162億,合計13046億。在這裡我必須再次提示各位,請各位務必要注意看財政缺口合計部分的數據:呈現清晰的逐年遞增跡象。西北七省2014年的財政缺口合計僅為8209億,與2016年相比,3年時間的增幅高達59%。今年上半年西北六省的財政缺口5821億,預計今年的總規模必定要超過1.3萬億了。
西南片區
西南片區六省市,重慶、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和四川,當然也不會有任何意外,全部處於財政淨缺口狀態。
2016年,重慶的財政缺口1222億,西藏1397億,雲南2229億,貴州2270億,廣西2412億,四川3542億,合計13072億。與2014年的合計財政缺口規模10020億相比,增幅30%。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合計7040億,預計今年的總缺口將超過1.5萬億。
關於西南片區的這系列財政缺口數據,事實上有可以有很多深入挖掘的研究切入點。這裡簡單的舉一下例:2016年西藏的常住人口331萬,對比其1397億的財政缺口(也就是中央財政補助),這意味著當年度西藏人均補貼金額為42205元。一個西藏的四口之家,年補貼規模約17萬。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嘗試使用各地區的常住人口數據來計算一下各省的人均補貼規模。再比如,人口大省四川2016年的財政補貼規模3542億,在西南片區排名總量第一,而對比其8262萬常住人口,人均補貼規模僅4287元。
中部六省
本篇最後要看的是中部片區6省,海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與河南(說明一下,海南實在是沒片區合適放,所以放到了中部)。中部省份基本上都是人口大省,當然,也大都是財政缺口大省。
2016年,海南財政缺口477億,安徽1923億,江西1944億,湖北2252億,湖南3011億,河南3718億,合計13325億,較2014年的合計財政缺口數9074億,增幅47%。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8008億,預計今年是要直奔1.7萬億而去了。
我們總結起來看,前述總共25個省市之中,2016年財政缺口(即中央補貼規模)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南3718億,以9532萬常住人口計的人均補貼3901元;四川3542億,人均補貼4287元;新疆3162億,以2398萬常住人口計的人均補貼13186元;湖南3011億,以6822萬常住人口計的人均補貼4414元;內蒙古2564億,以2520萬常住人口計的人均補貼10174元。
而將這25個省市的財政缺口數據匯總起來,我們將得到一個很驚人的總數,見下表:
從2014年到2016年,25省合計的財政缺口數從31927億,上升到48134億,增幅51%。而今年上半年的財政缺口合計已經超過2.5萬億,今年一定是要超過5萬億了。雖然,在這份統計表中有些數據不齊,比如有些省份的代征關稅數據無法查到,但是這些省份的關稅數據本身就很少,只不過是百億以下的規模,面對現在以數萬億計的財政總缺口,這點數據誤差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現在必須要知道的是,剩下能夠創造出財政盈餘的6省一市: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深圳(計畫單列市),它們到底能掙多少錢?它們有沒有能力,補上這5萬億的財政缺口?
下篇:六省一市,支撐中國
現在直接放出這六省一市的收支數據表好了:
2016年,福建的財政盈餘644億,深圳2851億,江蘇5178億,浙江5441億,北京6390億,上海7748億,廣東9301億,合計起來,六省一市總共給中央財政帶來了30373億的貢獻。但是,人們必須意識到,這種貢獻規模已經達到了極限了,從2014年到2016年,六省一市合計的財政盈餘幅度始終維持在3萬億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合計盈餘規模1.7萬億,考慮到下半年的財政支出更大,預計今年這六省一市的財政盈餘規模,也就是3萬億左右了。
這樣的數據,與財政缺口數據相對比,還真是一件令人感覺悲傷的事。2014年,25省的財政缺口3.2萬億,與六省一市3.1萬億的財政盈餘數據大致能對應上。然而,到2016年,六省一市的財政盈餘依然保持在3萬億出頭,而25省的財政缺口卻已經高達4.8萬億,今年更是必定要突破5萬億了。一來二去,這中間的差值,已經高達2萬億!
中國當然不能坐視地方政府的現金流斷裂而破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能做出的最合理的選擇,就是政府借債。任由地方政府自行舉債是不行的,是必須禁止的。唯一的選擇,只能是中央政府發行國債,以籌集資金去填補25省的財政缺口。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中央政府的維持本身也是要錢的。軍事外交開支,中央各部委的行政開支,國家級重點建設項目開支,這都是要錢的。2016年中央政府本級預算內支出2.74萬億,今年上半年1.42萬億,這筆錢也是節省不了多少的。要知道中央政府也沒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了,除了六省一市的3萬億財政盈餘必須上繳中央之外,另外的最大一筆收入就是央企上繳利潤了,2016年利潤上繳規模5038億,合計起來,一年也就是3.5萬億左右。
好吧,現在我們知道了:2016年,中國的中央政府手裡能動用的資金總量3.5萬億;它承擔的財政支出規模則高達7.54萬億,其中維持自身運轉的中央本級支出2.74萬億,填補地方政府財政缺口必須的4.8萬億。7.54-3.5=4萬億。這,就是,中國目前切切實實的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