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初雪》的主人公受到玄江菩薩的圖片所吸引,而決定前往潯縣。此圖為示意圖,是遼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菩薩像,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生如此漫長,我們何時能像《江行初雪》中的主角那樣,見著一尊神佛像,然後接著因為被牽動了一些什麼,就再也忘不了,只能不斷逕自朝著祂奔赴而去。
「江行初雪」之名有意義
《江行初雪》的主人公因為見著了圖片上那尊菩薩慈悲而淒苦的笑容,就遏止不了期待,總想往祂的所在地--潯縣奔去。
小說名「江行初雪」正與南唐趙幹的絹地山水畫《江行初雪圖》一致,若論兩者有何干係?李渝取名應是有意!或許皆因為小說的最初與最終都刻劃了寒冬的江,能與寒雪紛落的江邊圖畫彼此呼應吧!
或許還有更深一層意義,那就是圖中面露苦楚的苦主們,能與小說中的知情者與得知了「驚悚」事實的主人公彼此呼應吧!了解實情之人,應覺世情是天寒地凍的,才剛明白真相的主角,心態理應從心心念念轉成一片寒徹骨,望著揭發真相的表姨的蒼白面容,她自己又豈會維持一貫的潤澤人色。
或許小說從頭至尾都與圖畫中的流動江水彼此映襯吧!李渝擅長的現代主義技巧(意識流),及其刻畫的小說人物也與流動的浩瀚江水多方呼應:小說主角在見了圖片上那慈悲又淒苦的玄江菩薩的微笑後,就再也維持不了平靜,唯有起身展開一連串的旅程,才能真正終結她流動不息的心緒。
《江行初雪圖》是五代南唐畫家趙幹唯一傳世的作品。(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令人難忘的菩薩
李渝藉由寥寥數行,道出主角的意識中,滿是那尊菩薩的身影:
在博物館收藏著的每尊佛像的臉上,我開始看到玄江菩薩的笑容;從鬱暗的展覽室回到研究室,每拿起一張圖片,迎來的是玄江菩薩;掠起一手水,端起一杯茶,在折波中看見的是玄江菩薩;迎面走來的路人中,車窗玻璃上飛逝的景物中,午夜的黑暗裏,都現出了菩薩。
這段描述雖非關愛情,但談戀愛或是著迷於某人時,正能夠讓人在任何時間、地點、物件上,見著了對方的影子。因此,倒也讓習慣沉浸在流行文化中的人會想起劉德華的《沒有人可以像你》。這首歌的歌詞是這麼寫的:
走到那裡 都有人很像妳
只是可惜 越看就越有距離
我開始懷疑 少了什麼東西
是妳的靈魂 還是我太想妳
夢一開始 隱約是在冬季
他們故意 從不和我談到妳
我覺得憂鬱 用心靈感應妳
而妳的身影 被吹散北風裡
妳的人忽遠忽近忽沒忽明忽暗忽走
忽然牽住我的手
我的心又喜又悲又累又痛又麻又冷
又被情感左右
沒有人 可以像妳在我的感覺裡
於是我閉上了雙眼就只能看見妳
妳獨佔我的憂 妳收藏我的愁
我見過千萬人 像妳的髮像妳的眼
卻不是妳的臉
文詞揭示的相同性是,被認定的,永遠被擺放在取代不了的位置,無人能拚敵。即使閉上眼睛都只能看見對方。小說主人翁初見菩薩圖片,再搭配點光線斜閃,她心底的一點什麼立即就被觸動了。是靈魂的悸動吧!於是,玄江菩薩就覆蓋了眼前的任何東西。在未親見載負著她重重疊疊的厚實寄盼的菩薩之前,她勢必無法卸載這款甜蜜的負擔--一尊以水成岩打造成的無與倫比的玄江菩薩。
五代南唐畫家趙幹的作品,《江行初雪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小說中的菩薩故事
在終點尚未抵達的過程裡,主角的心底滿是焦灼,這樣豈非如畫家趙幹筆下那些冒著風雪前行而臉面盡顯苦痛的漁人行人一樣。他們等待的,都是上天無所不在的「悲憫俯視」。人類最終只待無形的力量來牽引,以利度過冰凍雪天、脫離困厄。親眼所見之後,應該能拂去隨時都在的那尊菩薩吧!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另一種飽滿的心滿意足吧!正如嘗到愛情美果之人,總會不自覺的愉悅地笑著吧!
這尊六世紀至塗金的七O年代的菩薩,本該被外界流傳的諸多故事給渲染得極為亮麗光燦。李渝描述的第一與第二個故事即是。第一個故事是說文帝寵愛的慈真小公主在病癒後,文帝為了感謝菩薩,特地賜錢修廟,使得玄江寺在江南間香火鼎盛。第二個故事則是說妙善公主在白雀寺出家,其父王妙莊王有意刁難,甚至是派人斬殺公主。公主歷經百虎營救、太白星指引而修成正果。當妙莊王病重,公主就剜目斷臂救父。國王病癒後徹悟。成正果的妙善公主即為觀世音菩薩,亦是這尊玄江菩薩。
可惜,隨著小說的鋪排,第三個故事卻道出可怕的真相:七O年代,潯縣縣委罹患頭疼的毛病。為了治好癲癇,居然聽信「以腦治腦」的殺姑娘方案,採食了一位十五、六歲的女孩腦子。縣委為了感謝菩薩治癒了頭疼,下令整修菩薩像。本來工人是要用金箔裝飾神像,可惜找無材料,只能塗抹金漆,再掛滿不屬真貨的珠寶美玉。然而,菩薩的臉居然顯出了那位被破開了腦的女孩的臉。結果,女孩的母親再也離不開菩薩了,情願沒日沒夜的守著。
文字承載世道勿行惡
雖然李渝並未真切琢磨主人公的臉,但教與主角心思是緊密相隨的讀者情何以堪?雖然李渝說此部作品並無政治意圖,但「江行初雪」之名豈是隨意取的!文學家不須替任何政黨派系背書,但為承載世道與思想的文字負責是絕對不可免除的。作家以文字溫潤世間,刻劃世界的點點滴滴,紀錄不公不義,傳遞真理公義,難道不也正是以溫情又銳利的雙目俯視著人間的一種方式。
以一張菩薩圖片開展故事的《江行初雪》,確實引人多樣省思。身為讀者的我們,彷彿也隨著作家筆下的主角那般,擁有了那種亟欲化解的難耐惦記、觀望著一場又一場似真似假的民間傳說。即使我們從不曾為任何一尊神佛像而動心過,但似乎也能懂得那種心理。只是,人間的能耐已不低,能讓人隨時蒐羅到眾多的複製於聖潔品之物,但似乎也致使世上僅存的獨一無二的特殊性與珍貴意義不再。雖說大量的神佛圖卡與神佛工藝品,能不斷提醒人類祂們高高在上的存在,但亦隱隱約約讓人間接遺落了某種虔誠至極的心理與態度。
我們姑且不論世間流傳的神佛傳說的真偽,但像第三個故事中的縣委那樣的惡行,我們是絕對不可行。為了拯救自己卻謀害一名無辜的女孩。這種只顧得了自己而不知省思「別人的命也同樣可貴」之人,最終只會失了清明,也敗壞了世道!
況且,世界如此浩瀚,未知又未可解的事物太多了,總讓人深覺有一雙雙神佛之目在守望著人間,我們豈能恣意妄為、壞事做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