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北瀑布國立公園的白雲雪山風景。(攝影:貫明)
跌跌撞撞在大都市中生活了三十多年,每天都在奮力拚搏。為了生存,為了事業,為了理想……前半夜不睡覺,早晨起不來床,吃飯煮速食麵,這種廢寢忘食的日子年復一年,回過頭看看自己卻沒有什麼長進。依舊貧窮,依舊單純,依舊幼稚。唯一聊以自慰的事情是仍然樂道。
其實,慾望放淡了之後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真諦。不管人心多麼貪婪,真正的需要無非是一碗飯和一張床。看到許多在大都市拿高薪水的朋友每天扑到在電腦前心力交瘁,病倒之後才能感到生命的無常,我時常仰天而自省。偶有閑暇,我必尋山而登之;鬱悶之際,則去觀海而忘憂。人世間的名與利,本是水中月、鏡中花,飄忽不定,只能讓人虛耗歲月;大自然中的山水清音,則如美妙的仙樂一樣,使人的內心深處感到溫馨。每當我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之時,心中長吟的名句就是中國西晉文學家左思的詩詞:「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高山鑄造品格 流水啟迪智慧
中華文明五千年輝煌的歷史,既存在於浩瀚的史籍之內,也常見於典雅的古典詩詞之中。山水詩詞尤其是一座豐富的文化藝術寶庫。古典的山水詩詞以自然特有的山水清音、萬物欣欣向榮等意象,蘊含著中國古人深沉的宇宙觀和自然觀,唯美地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古典詩詞中的山水意象,色彩紛呈,意義深遠,是宇宙生命美妙的自然呈現,也是山川草木、日月風雲藉詩人的妙筆而綻放的藝術之花。
日本三重縣鳥羽海岸的自然風光。(攝影:貫明/看中國)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出自於中國西晉文學家左思的《招隱詩》其一),原文是:
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崗,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手拿著木杖尋隱士,荒蕪的道路古今都沒有行人。四周只見岩穴不見房屋,山丘之中卻有彈琴聲。山北積雪皚皚,山南的樹林紅花艷艷。清澈的泉水激盪山石,小魚嬉戲時浮時沉。不必一定要有管弦樂器,山水自有清妙的聲音。
閱讀至此,我時常為詩中的意境所陶醉,即使身在斗室或鬧市也有身臨其境之感。高山能鑄造人的品格風骨,讓人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其巋然不動的姿態為世人所仰望。它能啟發人們超越俗世名利,探求永恆,使人們的身心和靈魂都渴望歸依青山。流水在詩歌中形態萬千,時而波平如鏡,時而一瀉千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能啟迪人們的智慧靈性,讓人們有更加深長的眼光。每次登山觀海,我就會聯想起古人所說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每當登上絕頂,憑高遠眺,靜心聆聽大自然的清音,就有人在塵世、心在方外的感受,就能親身感受到宇宙的博大。
細微觀察才能明辨真偽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各種自媒體的誕生如雨後春筍,各種無聊的信息氾濫,讓人目不接暇。人們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時,反而真假難辨,識別能力急劇下降。由此我聯想到宋朝詩人楊萬里的《曉行望雲山》,其詩全文如下: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其大意是說,下了一夜的雨,東方剛破曉,詩人出門,影影綽綽地看到天邊有連綿不斷的山巒。忽然他發現有一座山峰向上升,於是在對比之下,他才知道那不動的山才是真山。作者以自己由錯覺到獲得真知的親身體驗告訴人們:生活中經常有以假亂真的現象發生,但假象終究不能掩蓋真實。我們如果不想被假象所迷惑,就必須全面深入地觀察事物,以明辨真偽。
臺灣平溪十分瀑佈景色。(攝影:貫明/看中國)
作者通過觀山悟到了平常感受不到的真理,他的細微觀察給現代的世人以深刻的啟迪。與其心浮氣躁、不識真假、不辨是非的空喊口號,不如靜心觀察事物的細節,才能明辨真偽,做出正確的抉擇。不動的山才是真山,不被謊言欺騙、不受外界誘惑的人才是高人。心淡如水,不動如山,那是不忍受痛苦、不真心修行的人無法達到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