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與梅蘭芳(左)合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京劇《鎖麟囊》是一出程派傳統劇目。我在《京劇知識淺談》一文中,曾經介紹過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先生。他在日本侵略中國以後,1943年為拒絕給日寇演戲,到北京遠郊區的青龍橋隱居,荷鋤務農。此事被梨園行傳為佳話。因為此事不僅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而且表明瞭程先生的戲德。
鎖麟囊是程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歡的最理想一齣好戲。自從1940年在上海演出成功,一直到五十年代初,它也是廣大京劇觀眾所喜愛的傳統劇目。為了使年輕人也能看懂我這篇拙文,有必要先說明什麼是鎖麟囊,這戲為什麼取名叫《鎖麟囊》,以及這齣戲是如何誕生的。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既然它是神獸,現實生活中沒有,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用現實生活和神話傳說中的其他動物來描述它的形象,簡單說它是龍首,馬形,鹿身,牛尾。背上的毛有五彩花紋,肚皮下的毛是金黃色。口能吐火,但是性情溫和。麒麟神獸象徵著祥瑞。在北京故宮和頤和園裡你可以看到用青銅塑造的麒麟。
鎖麟囊是中國古代民間嫁女,母親送給閨女的裝有珠寶,飾物的錦囊。因為囊上面刺繡有麒麟神獸,拉動封口的絲線繩可以將囊口鎖閉,故名鎖麟囊。母親嫁女送這象徵祥瑞的鎖麟囊,既是表達母愛,又是期盼早生貴子。
劇情知恩圖報 映出中華傳統美德
京劇《鎖麟囊》是1939年由劇作家翁麟聲(筆名偶虹)和程硯秋共同創造的劇目。故事情節出於《劇說》卷三《只塵譚》,因原文是文言,在此就不引證。用現在的白話說,大意是:在安徽省歙縣有貧富兩女出嫁時路遇,富女同情貧女,解囊相助,因雙方都在轎子中,未見對方面。十年以後家境變化,貧女家因以富女所贈囊中物為本經商致富,為不忘感恩,在後院修樓將錦囊荷包供祀起來。而富女家因人禍災疫陷入貧困,流落到已經致富的貧女家做乳娘,二人相逢但不相識,一日乳娘抱幼兒去後樓見到荷包,上面所繡花物,是她自己的針法,見物生情不覺淚下,被家中佣人告訴了女主人。問其故,乳娘回答說,出嫁之時,途中曾以此物贈貧女,不料自己今日也變窮困,感慨今昔,故而心酸。女主人將此事告知其夫。次日請來了族長,街坊四鄰,置辦酒席將乳娘奉為上賓,並將當年富女贈錦囊之事當眾人面說明,主人說「我之所以有今日富貴,就是因為當初夫人接受了富女贈予荷包之故。今天應當報恩,物歸原主,還要加倍償還」。乳娘說「你不要這麼說,你發財致富是你的福分,如果荷包當初仍然在我家的話,現在也不復存在了」。主人要償還,奶媽推辭不要,眾人稱讚說:「前面路邊贈荷包是富女的仁啊,今日主人要以傾家之財歸這是義啊,仁盡義盡,還相互推讓,是他們的道德之美呀!」於是,兩家結為至親。
《只塵譚》最後有這樣幾句:「朱青川雲,此事若付洪昉思,孔雲亮諸君,佐以曲子,賓白,竟是一本絕好傳奇矣」。意思是說,清朝時就有人曾經說,這故事如果到了劇作家洪升,孔尚任手裡,將會變成很好的戲劇劇本。
1939年正是程硯成名鼎盛之時,他遇到劇作家翁偶虹,拿出《只塵譚》的故事給翁先生看,說是他以前演的戲多是悲劇,想演一出按此故事編的喜劇,問他能否編劇。翁先生看後欣然同意。也就是說,翁先生做了前人想做而沒做的好事。
說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想知道這《劇說》是部什麼書?這是清朝學者焦循的著作,焦循是乾隆至道光年間人,以研究《周易》和《孟子》以及數學見著,著作頗豐。《劇說》有六卷,是清代有關戲劇,戲曲論述的名著,作者記錄考查了中國古代流傳的樂府,梨園,教坊,青樓,乃至民間流傳的軼聞,趣事,既有源流,又有作者的品評。
現在我們再來簡單介紹一下,翁偶虹根據《只塵譚》的傳說,創作的《鎖麟囊》劇本劇情:登州富家女薛湘靈乘花轎出嫁途中遇雨,在春秋亭避雨時,恰遇貧家女趙守貞也乘轎到此避雨,趙女悲其命苦,哭泣,薛女令丫鬟梅香前去詢問何故,薛女令梅香以薛母送給的裝有珠寶,飾物等的鎖麟囊相贈,雨停後,各奔西東。六年後,登州發大水,薛女與家人失散,逃至萊州,正飢寒交迫,遇到當年她家的僕人胡婆,胡婆帶她到富人賑災舍粥處,這家主人正尋雇佣人,為求生計,薛湘靈到盧姓大戶照看小公子,夫人囑咐到後院玩耍時不可去小樓上。而小主人玩球時,將球拋到了樓上,求薛女去取,薛不得已上樓,見到供祀的鎖麟囊,見物生情,悲動而哭,經女主人詢問,講出緣由,女主人問當年春秋亭路遇贈鎖麟囊的詳細情況。薛如實回答。
原來這家女主人就是當年的趙守貞。其夫盧勝籌就是萊州舍粥賑災的富戶,趙守貞一直不忘當年春秋亭受贈《鎖麟囊》之事,但不知恩人身在何處,故將鎖麟囊供祀與後樓。這齣戲的故事結局與《劇說》中的大同小異,不同之處是,趙守貞的家人也被救災民眾從大水中救出,被胡媽帶到盧家,趙守貞與薛湘靈結為姐妹,兩家同居一處,以大團圓結尾。
名劇出世 劇作家功不可沒
我在《京劇知識淺談》中,曾經指出,過去京劇名伶之所以成名,除了他們本身的技藝水平外,劇作家的功勞不可沒(音mo)。例如梅蘭芳後面的劇作家是齊如山,尚小雲幕後的劇作家是清逸居士,荀慧生後面的劇作家是陳墨香,而給程硯秋編劇的,有羅癭公,金仲蘇和翁偶虹。
翁偶虹是北京人,他曾寫有《自志銘》,道出了他的簡歷和自我評價。讀者可以從他的《自志銘》,看出他的功底有多深,為人多麼正直。我在《京劇知識淺談》中講了,京劇劇作家要有較深的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知識造詣,文字功底要深,並且精通京劇的規範程序,懂京劇的文武場音樂,還得掌握演員的技藝特點,為人正直,才能為他支持的演員寫出成功的好劇本。翁先生的《自志銘》是這樣寫的:「是讀書的種子,也是江湖伶人,也曾粉墨塗面,也曾朱墨為文。甘做花虱於菊圃,不厭蠹魚於書林。書破萬卷,只青一衿,路行萬里,未薄層雲。寧俯首於花鳥,不折腰於縉紳。步漢卿而無珠帘之影,儀笠翁而無玉堂之心,看破實未做,作幾番閑中忙叟;未歸反有歸,為一代今之古人」。也就是說翁先生早年曾經學過京劇,作為票友,登臺演出過京劇,他愛好養花養鳥和做學問,讀書破萬卷,衣著樸素,行萬里路,看破紅塵。雖效法古人而不求榮華富貴,寧可俯首於花鳥,而不向土豪低頭哈腰,只在梨園行埋頭編戲。
翁先生的《鎖麟囊》劇本,是根據程硯秋的唱腔和表演藝術特點編寫的,共十五場,劇本編好後,託人拿去給程硯秋看,又按程硯秋提出的意見做了幾處修改,比如最後一場戲,翁先生原來編劇本中一大段西皮原版,程先生看後邀請翁先生到家中切磋,將這段戲加入「三讓位」劇情,就是趙守貞將薛湘靈先從旁位讓至上座,又將上座移至客座,最後,又請薛湘靈坐正位。在唱腔上,程先生要求多寫一些長短句,他可以因字行腔,加上程先生的表演,更能感動觀眾。在排練此戲時,也保持與翁先生聯繫,甚至某個句或字的更改都通過電話溝通。經過他倆精心錘煉,修改,最後才將這臺好戲奉獻給觀眾。
京劇演出的特點不同於電影,電影是導演指揮演員做戲,是以經過剪接過的斷續的鏡頭再拼湊起來表現劇情的。而京劇,除場次是斷開的,每場戲,演員在舞台上的唱,做,表演都是連續的。京劇裡沒有電影鏡頭中的那些自然場景,京劇的場景用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就可代表不同的場景,故事情節也是從演員的唱念做的表演中體現出來的。比如在《楊門女將》一戲中,有穆桂英的一段高撥子垛板唱腔「人吶喊(音xian),胡笳喧,山鳴硲動,殺聲震天,一路上行來天色晚,不覺得月上東山」。就把古代戰場一場惡戰的場景描繪的如詩如畫。下面我們就來看《鎖麟囊》一戲中《春秋亭》一折薛湘靈的一段唱:
【西皮二六】春秋亭外風雨暴,何處悲聲破寂寥,隔帘只見一花轎,想必是新婚渡鵲橋,吉日良辰當歡笑,為什麼鮫珠化淚拋?此時卻又明白了,【西皮快板】世上何嘗盡富豪,也有飢寒悲懷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轎內人兒彈別調,必有隱情在心潮。耳聽得悲聲慘心中如搗,同遇人為什麼這樣嚎啕?莫不是夫郎醜難諧女貌,莫不是強婚配鴉佔鸞巣,叫梅香你把好言相告,問那廂因何故痛哭無聊。【西皮流水】梅香說話好顛倒,蠢才只會亂解嘲,憐貧困是人道,哪有袖手旁觀在壁上瞧,蠢才問話太潦草,難免懷疑在心稍,你不該人前呈驕傲,不該詞費又滔滔。休要噪,且站了,薛良與我去問一遭。聽薛良一語來相告,滿腹驕矜頓雪消。人情冷暖憑天造,誰能移動半分毫。我正富足她正少,她為飢寒我為嬌,分我一隻珊瑚寶,安她半世鳳凰巢。忙把梅香低聲叫,莫把姓名心口曉。這都是神話憑空造,自把珠玉誇富豪,麟兒哪有神送到,積德才生玉樹苗,小小囊兒何足道,救她飢渴勝瓊瑤。
這一大段唱中,將古人的道德倫理都融匯在裡面了,你看薛湘靈雖然出身於富貴家庭,卻有一顆善良之心,她富而有德,她在知道趙守貞的困苦境遇後,產生同情心,她責備丫鬟梅香的驕妗,道出了「憐貧是人道」。在聽老管家薛良問明緣由後,她的內心世界是「滿腹驕矜頓雪消」,並且道出「人情冷暖憑天造,誰能移動半分毫」這是古人信神,敬神的理念。接著她想到了做人要積德,她決定解囊相助,將鎖麟囊贈予貧女。並且想到了「救她飢渴勝瓊瑤」,這就是今人說的助人為樂之精神。薛湘靈她心地善良,在她飢寒交迫,胡媽帶她到舍粥處討得一碗粥,也轉給了一個沒有打到粥的老婦,胡媽問她,她說「看她實在可憐」。薛湘靈的善良,惜弱憐貧,敬天信神,這就是古人的倫理道德。
下面我們再看《花園》一折薛湘靈唱的一段:
【二黃慢板】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滲透了酸辛處淚濕衣襟,【二黃快三眼】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又誰知禍福事頃刻分明,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到如今只落得舊衣破裙,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他教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休戀逝水,振作精神,早悟蘭因。
從這一段唱,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古人相信命運,但命運叵測,富貴由天,人遇到挫折後,不要怨天尤人,要向內找自己的不足,改過自新,不要留戀已經失去的榮華富貴,要振作精神,相信善報會有美好的結果。用現在人的說法這就是積極的人生觀。
從這段唱的字句程式上看,已經突破了京劇傳統的二黃三眼程式。傳統的程式是七字句或十字句。翁先生根據程硯秋的嗓音特點和程硯秋的要求,改成長短句,配合程硯秋在舞台上的表演做功,更好的表現了薛湘靈內心世界的變化和突破自我,展現了程派聲情並茂的藝術之美。你合著眼聽這段長短句,唱腔抑揚頓挫,疾徐有緻。翁先生和程硯秋的這種突破傳統程式,也是積極的創新。
在這齣戲裡,有好幾處唱採用了長短句式。又例如在春秋亭避雨時薛湘靈唱:「在轎中只覺得天昏地暗,耳邊廂風聲斷,雨聲喧,雷聲亂,樂聲闌珊,人聲吶喊,都道是大雨傾天」。這段唱,將雷陣雨的突然到來和人們急速躲避的情形描繪的活靈活現。
趙守貞後來發家致富,感恩報德,積德揚善,救濟災民,對恩人相敬如賓。薛湘靈路遇趙守貞見貧不歧視,慷慨解囊,不留名,不圖報,戲中這些細節都貫穿了古人仁,義,禮,智,信的五常美德。
歪批名劇 中共摧殘中華傳統文化
《鎖麟囊》這齣戲在中共統治下,曾經遭到歪批和摧殘。1955年《戲劇報》刊登一篇題目叫做《反對黃色戲曲和下流表演》評論文章,污蔑《鎖麟囊》是「宣揚和緩和階級矛盾,向地主報恩的反動劇本」。也是在1955年,周恩來提議要為程硯秋拍一部舞臺藝術電影片,徵求程先生意見,程硯秋提出要拍就拍《鎖麟囊》,被上面禁止。此後《鎖麟囊》就被列入禁戲黑名單。結果程先生的舞臺藝術片拍的是悲劇《荒山淚》。更可悲的是從此程硯秋再沒能夠演出《鎖麟囊》。更令人費解的是在1958年程硯秋去世以後,中共將他追認為黨員,我想這只不過是想利用程先生的名望,為中共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最後,告訴讀者,經歷了二十幾年禁演以後,在1979年程先生的弟子李世濟,在中國大陸又將《鎖麟囊》恢復舞臺演出。(李世濟已經在去年去世,享年83歲)。2000年青年演員張火丁,給程先生早年的演出錄音做了音配像,現在有光碟可以欣賞。不過現在的演出和音配像,已經不完全是翁偶虹當年寫的原作劇本,有不少改動。張火丁是程硯秋的另一弟子趙榮琛的傳人。趙榮琛1990年已經移居美國,1993年回國任教時收張火丁為弟子,趙榮琛已在1996年因病去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