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內涵,自然萬物都有內涵。像大海廣闊無邊,自有它博大深厚的內涵。(圖片來源:Pixabay)
文字有內涵,詩詞文章有內涵,美術、音樂、雕刻等一切藝術品都有內涵,人有內涵,天地有內涵,自然萬物都有內涵。這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所在,欲知中華神傳文化,必明白這些概念。
內涵
什麼是內涵?內涵就是容量,是承載。
容量有表面看得見的部分,和背後隱含的部分。
表面看得見的部分都顯而易見,是實體。背後隱含的部分,就得去品會、感應才能知道。這背後隱含的容量和承載,就是內涵所在,也稱為意境。
表面的容量在於寬度、廣度,內涵在於深度、層次。
正如大海,我們眼睛只能看到它的廣寬,這是它的表面容量。我們看不到的深度,是它的內涵所在,沒有深度它就沒有容量,連一杯水都裝不下。
一個作品、一個人或事物,有多大的內涵,就有多深遠的意境,也就有多高的境界,多高的層次。
神韻與境界
內涵在表面上的表現和反應,稱為「神韻」。也就是說背後隱含的容量和承載,在表面可見部分中的表現和反應,稱為「神韻」,或稱「氣韻」。低層次上的內涵投射到表面稱「氣韻」,高層次上來的內涵投射稱「神韻」。
內涵是分層次的,內涵的層次以境界來劃分。境界是由突破的時空維度來決定的。境界在本維度之內稱「物境」。達到本維度之內的高境界,並有所造詣和建樹,獨樹一幟,稱「真境」。突破所在維度,進入到更高維度之中稱為「化境」。突破了更高的維度,突破了所在的這一層太極,跳出本層無極之外,稱「造境」。進入了更高層的太極,還有更高一層的物境、真境、化境或造境。
宇宙是由無數個時空組合而成的,所有時空環環相扣,對應循環,渾然一體,成為宇宙。一個時空,就是一個層次,就是一個小境界。一個維度,就是一個大境界。
有維度的時空
我們人類所生存、所能感知到的這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時空,稱人類時空。一個時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時空中所包含的一切自然生命、山山水水等等,就是這個時空的意境,也稱為內涵。內涵達到哪個層次,就是突破到哪一層時空世界,這個時空世界範圍中的一切山山水水、自然景致等就是它的意境和內涵。
每一個時空的能量不一樣,時空層次越高,能量就越大,這個時空世界的山山水水等就越美,越奇麗、純淨,意境就越妙,相對應的時空頻率也就越高。有多大的能量,就有多高的頻率,當頻率達到某一時空層次的頻率範圍時,就能引起這層時空的共振,從而開啟了這一時空的大門,擁有這一時空層次的境界,得到這時空層次範圍內的所有內涵。
時空是有維度的。直線是一維的,只有長度。平面是二維的,由長度與寬度構成。立體是三維的,由長度、寬度和深度構成。也就是二維是由一維構成的,三維是由二維構成的,所以面由線構成,體由面構成。而我們人類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是四維的,由三維的空間加上一維的時間所構成。還有比人類更高維度的世界,如五維、六維、七維……那是神靈所存在的世界,是佛、道、神所生活的世界,如極樂世界、天國世界、琉璃世界、美好世界……
低維度時空中的生命看不到高維度時空的存在,無法感知。維度越高,層次就越高,能量就越大,內涵就越大,意境就越美好純淨。
修煉是返本歸真
讀老子的《道德經》,從頭到尾會發現他就是沿著相生相剋的理在溯洄,沿著時空維度在溯洄,而世間一切都是順著相生相剋的理在隨波逐流。它包含了銀河系內所有時空維度的內涵,因為老子的境界在這之上,所以他寫出的東西能包納這麼大的內涵。
凡人看不懂,因為沒有麼高維度的內涵,但高維度的內涵能夠起到引導作用。如果凡人能夠參照《道德經》,時刻按照上面說的去做,去提高自己,就能夠不斷悟道,就能夠不斷讀出新的內涵來,也就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層次,提升自己的能量。當自己的層次和能量達到神的世界的標準時,就能夠去神的世界,成為神,這就是凡人修煉、返本歸真的過程,也就是得道成仙的過程。其它正教的經書,亦是如此。
一個有修為的修煉人,他的氣質、神韻與一般凡人是不一樣的,舉手投足都非常高雅,仙風道骨。這是因為修煉人的境界比凡人高,他的內涵遠超過凡人,所以這巨大的內涵投射到人類表面中來,就超凡脫俗,一舉一動中都帶著這個味道。修煉的境界越高,內涵就越大,氣質、神韻就越不一般。
內涵影響眼界
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越讀越有味道,回味無窮?因為它的內涵來自更高維度,遠超過了人類的四維時空。如果沒有這麼高維度的境界和容量,是絕讀不出這麼高深內涵的,絕讀不出其中的真味。正如在二維度的空間中,不可能讀出大海的深度一樣。正如一個天生的盲人不可能分辨出繽紛的色彩一樣。自身有多大的容量,多高的境界,就能讀出多大的內涵。
如果自己的容量只是一隻魚缸,那是絕對不可能讀出大海的內涵的,只能讀出魚缸。只有不斷擴大自己的容量,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層次,才能讀出相應層次的內涵。而高境界的經書卻有引導作用,如果不斷去讀,嚴格按照上面說的去做,就能不斷擴大自己容量,提升自己境界,也就能不斷讀出更高的內涵,這就是悟道。讀出更高的內涵後,再按照更高的內涵去做,就又能悟到更更高層的內涵,這就是修煉提升的過程,如同人爬樓梯一樣,這就是凡人修煉成神的過程。
有相同人生閱歷的人,能夠成為知音,能心靈相通,這是因為他們有相似的內涵,能夠在內涵中引起共振共鳴。閱歷過大海的人,能夠從一滴海水中看到整個大海。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一生的經歷無法從一句話中表達,欲語還休。有相同人生閱歷的人,能夠從彼此的一句話,感受整個的人生經歷,在心靈深處產生共鳴。但具有相同人生閱歷的人太稀罕,這就是為什麼鍾子期死後,伯牙摔斷了琴再也不彈的原因,所以世間知音難覓,具有相同內涵的人太難找。
維度與境界
《易經》為什麼能夠預測未來,看到過去?為什麼如此神秘莫測,讓凡人幾千年來都解不透?因為它是從更高維度中來的,是更高維度的內涵在人類四維時空中的投影,所以它超脫了人類的維度,不受人類時間維度的左右,可以同時展現過去、現在和未來。《易經》的內涵從高維度中來,投影到人類時空的時間維度之上,承載於時間,是時間的周天循環。因為它從更高維度中來,所以承載投影於人類時間,而又超脫於人類時間的左右。
同維度境界之中,內涵承載於最後一個維度。如三維空間中,內涵承載於深度;人類的四維時空之中,內涵承載於時間維度之上。
不同維度的境界中,內涵承載於更高維度之上。但內涵有投影,時間維度可以投影到空間維度之上,更高維度可以投影到低維度中來,正如從一個人的氣質和舉止就可以看到他的內涵。
大海廣闊無邊,在二維度空間中,它是博大的,如果沒有深度,在三維度空間中,它沒有內涵,沒有容量,裝不下一杯水。在人類這個四維時空,不管包容範圍多廣,如果沒有時間這一維度,也將淺薄無知,沒有內涵。
正如一個歷經滄桑,從大風大浪中一路走過來的老人,與一個不經世事的小孩,誰更能體味人生?這就是內涵不同,意境不同,所以體味也不同。人生閱歷不同,所處環境不同,內涵就不同,反應到人身表面的氣質就不同,這就是一個人的內涵。
層次超過表面承載的才是內涵,沒有超過表面的層次,不稱為內涵。正如一個人沒有經歷任何風雨,沒有人生閱歷,即使活了一百年,也是空度人生。
讀內涵的方法有歸元法,就是沿著時間維度,找到一個事物的根源、來源與全部存在過程,將超過表面的層次和變化讀出來。甚至上溯到更高維度的時空之中,找到它最初始的來源,去品會其中滋味,那麼就體悟到了它全部的內涵。所以對一個事物,要歸根溯源,才能真正讀懂。但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層次之內的,超過自己層次的來源是看不見的,也不可能品味。正如不管如何美妙的音樂,放到聾子的耳邊也是欣賞不到的。
解詞系列,採用的是歸元法,沿著時間的維度去溯洄,從字詞的起源開始,一直到整個發展過程,甚至上溯到更高維度時空之中,希望盡力找到它內涵的更高源頭,將詞語的能量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