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道?請看孔子的答覆!(圖)

作者:智真 發表:2017-05-29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孔子教學圖。
孔子教學圖。(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在傳統理念中,「道」意味著天道,「德」指人們遵循「道」,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孔子認為行「聖人之道」者,要「敬天知命」,達到與天地相通、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次,魯哀公問孔子說:「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回答說:「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孔子感悟到天道具有成德、生物、光明的性質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天道無所不在,天道形諸於地,即為地道;形諸於水,即為水道;形諸於馬即為馬道;形諸於人,即為人道。做人要不斷充實道德,才能知天事天,等待天命,才能夠做到安身立命,如他在《大學》中所指出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治國、平天下。

孔子還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即奉行「三無私」的精神。他推崇先古聖王所行之王道,如三皇五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所實行過的道,即為政者與天地同心,有「天」、「地」、「日月」對世間萬物的「無私」氣度和胸懷,並以無私之心關愛天下眾民,這也是儒家所講的「內聖外王」之道。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與禮

孔子的思想體系以「仁」、「禮」為核心,提出「仁」即「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範:「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他認為為政者要以身作則,才能身正令行,「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顏淵》)。

在人際交往中,他強調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他認為君子要以仁存心,寬以待人,行仁義於人。敢於堅持正道原則,才能使一切歸於天理,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

孔子重視道德、禮儀的教化功能,指出德教可以啟發人的心靈,去深沉地思索人生的意義,感悟宇宙之奧秘,及如何關愛他人的重大道德問題。思考人性與良知的尊嚴價值,謙卑地永遠追求真理,而不是陷溺於利慾之中。孔子整理古籍,刪訂六經,並以其教導學生,正如他在《禮記・經解》中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孔子的志向抱負是推廣道義

孔子抱著濟世拯民之志,不辭辛苦地周遊列國,從不為個人的際遇而憂慮,他所關心的是道義的流行和推廣。

一次,孔子帶著學生來到了宋國,在大樹下教學生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威脅孔子阻止其弘道,派人拔了這棵大樹。他的學生們很擔心老師的安全,就要孔子趕快離開宋國。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學而》)孔子認為他所具備的德是上天賦予的,桓魋又能怎樣呢?

還有一次,孔子要到九夷這個地方居住,有人說:「這個地方風俗鄙陋,怎麼住呢?」孔子說:「君子住在那裡,還有什麼鄙陋的呢?」

在孔子的心中,弘道是為了完成上天所賦予的責任,所以他必須去做。他要對於天負責,對民眾負責,對自己的志向負責。這裡充分體現出他對於天道的堅信和仁者無畏的精神,也是敢於擔當大任的精神。

衛國大夫王孫賈曾問孔子說:「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孔子說:「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孔子對於王孫賈關於奉承奧神、灶神的提問,告訴他如果人獲罪於天,違背了天理,怎麼祈禱都是沒有用的。

孔子宣導「仁義禮智信」,以其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倫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規範人和社會的道德基礎,成為士大夫心中屹立不動的豐碑,也使每一個時代的中國人在立身處世上都有一把良心尺度。



責任編輯:李雲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4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